作为湖南省内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大通湖养殖大闸蟹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是“中国河蟹之乡”,养出的大通湖大闸蟹也是“中国十大名蟹”,它在几年前就已经被评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自带光环的大通湖大闸蟹生活环境有多好?大通湖处于洞庭湖腹地,无污染源,是“中国淡水渔都”核心区,也是长江蟹洄游育肥的栖息之地。这里气候适中,属于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5℃,四季分明,温差不大。就算是枯水季节,这里的平均水深都有0.8~1.5m,而夏秋季节高水位则为2.2~3.0m,这是一片较为平静的湖泊,能为大闸蟹提供非常平稳的“避风港”。此外,大通湖水草、底栖动物等饵料资源非常丰富,每年可产纯天然优质饵料螺、蚌、蚬等达25万吨,让大闸蟹“衣食无忧”。
上世纪90年代,大通湖12.4万亩大湖水面开始河蟹养殖,之后不断探索出大水面自然养殖、池塘生态养殖、“蟹光一体”养殖(太阳能板上光伏发电、板下养殖河蟹)、稻蟹共生模式,大通湖大闸蟹的名气越来越响亮。
9月初的大通湖美得像块画布,稻田和水面错落,微风起,绿浪和白浪交织。让人意外的是,这些几近成熟的稻子下,就养着即将成熟的大闸蟹。而那些目之所及的大面积水域,“面条”草铺满水塘,长成“水下森林”。这分别是大通湖稻蟹套养和池塘养蟹基地。
被稻蟹共养模式吸引,我们来到大通湖宏硕养殖基地,这里的大闸蟹虽然跟其他地方的大闸蟹一样,都属于中华绒螯蟹,但蟹蟹之间又有区别。这个稻蟹基地有500亩,以上海海洋大学为技术支撑,选育的品种是江海21号,从扣蟹苗开始养殖到成蟹养殖,都是结合大通湖环境自培育的。这种大闸蟹除了有“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高颜值外,还是特别的大长腿。它们的前两条腿比普通大闸蟹更长,走起路来,除了要举着一对大钳子,前两条腿也基本向上挺直,更显威风。这里的稻蟹从扣蟹苗到成熟蟹一共要经历18次蜕壳,才能上餐桌。光这个自我蜕变的过程就让人折服。
养殖基地的工作人员张卫平介绍,这是他们养稻蟹的第三年。在稻田里养蟹,蟹的粪便、残饵为水稻提供有机肥料,稻田里的水草、小虫又为蟹的生长提供养料,它们相互利用。另外,随着大通湖生态环境变好,成群的鸟儿在这里安家,大闸蟹蜕壳时,极易被鸟啄食,而水稻田养蟹,稻子能为蟹的成长提供“庇护所”。
稻蟹和其他水域养殖的大闸蟹一样,它们吃的是海鱼、玉米、南瓜等,因为荤素搭配得当,又在稻田里增大运动量,所以到了它的成熟季,不仅膏肥体壮,肉质更紧实饱满
大通湖的稻蟹今年预计在9月25日上市,但要吃到口感更好的稻蟹,要等到10月中旬,那时稻子和蟹一起成熟,更让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