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县甘沟乡东风村全 景。进入秋季的东风村,因其景色 美、环境好,吸引着远道而来的客人, 发展乡村旅游成了村民增收的新途 径。(记者陈岩摄)
新疆网讯(记者 郭军鸽 唐红梅)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懈追求的梦想。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
千年追梦,今朝梦圆,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朽丰碑。
在这伟大的奇迹中,乌鲁木齐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指引,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绘就出一幅全面小康的壮丽画卷。
经济平稳增长、民生日益改善、生态持续向好、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各族群众安居乐业……春华秋实,不负耕耘。今天,昂首阔步新征程,乌鲁木齐再出发。
充实幸福的底色
清水红砖、沙枣花香,走进宽敞的农家小院,弥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这里是经开区(头屯河区)两河片区马家庄子村村民尼合买提·沙买提的家。
“处处都是现代化,兜里有钱不愁花。”尼合买提·沙买提感慨:“这日子,有一种充实的幸福。”
小康,归根到底是人民的小康。在乌鲁木齐,人们对小康的感受真切而充实。
对于乌鲁木齐县甘沟乡东风村曾经的建档立卡户再恩哈不力·加合甫来说,以往生病犹如生活一道大坎。
“现在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险,还有家庭医生。”再恩哈不力·加合甫说,前面住院花了3000多元,自己掏了200多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立足于此,乌鲁木齐因地制宜,精准发力,越是薄弱处越要下功夫。
搬进红顶黄墙的农家小院,夏天经营牧家乐,冬天加工铁皮、养殖牛羊……得益于村里发展养殖、改扩建牧民增收点,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东梁村村民木哈买提·沙依迪一年纯收入3万元。
“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谁能想到我以前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木哈买提·沙依迪说。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农村社会事业短板逐步补齐;医疗保障制度持续健全完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乌鲁木齐以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的马家庄子村、东风村及东梁村为重点,坚持“四不摘”原则,持续加大各项扶持力度,构建完整政策体系,把稳定住、巩固实、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中之重,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惠民政策的阳光。
巩固,是为了积蓄力量冲刺,也是在为乡村振兴打基础。
近年来,乌鲁木齐还结合实际,聚焦聚力重点任务,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举措,助力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秋季的达坂城区西沟乡,田地里硕果累累,农家院落干净整洁,徜徉在水磨村,木栈道蜿蜒,溪流潺潺,别有一番景致。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水磨村修建了停车场,整修了怪榆谷磨河景观带,家家户户种树、种花。
“节假日游客才多呢,道路两旁都停满了车。”辞掉工作回村经营农家乐的马建勇说。
在乌鲁木齐的乡村,“农民”不再是身份区分,更多是一种职业选择。支撑这一变化的,是产业逐渐兴旺、环境日益美丽、农民更加富裕的现代化新农村。
擦亮幸福的底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在乌鲁木齐有了更丰富内涵。
校准幸福的坐标
布艺玩偶、耳饰挂饰、工艺摆件……华灯初上,经开区(头屯河区)的77街区夜市开市,各个摊位就吸引了外出散步的市民。
“喜欢这种烟火气,幸福感油然而生。”家住万寿山街的居民刘依依说。
幸福,蕴含于暖心的细节。
舞蹈室、阅览室、理疗室……在西湖片区火山南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每一处都有工作人员为老人服务。
“社区精心用心,我们舒心省心。”75岁的居民田贵宝说。
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标注人民至上的情感刻度。在乌鲁木齐,像这样可以有效满足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站)每年都在增加,范围不断扩大。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百姓幸福生活的底气。2020年,乌鲁木齐市GDP比2016年增长24.5%,财政收入比2016年增长41.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6年分别增长25.1%、39.6%。乌鲁木齐把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
改善居住环境,实现安居梦想,是每个市民最朴实的愿望与追求。
春和隆盛园是米东区最大的保障房小区。市民刘微娟搬进小区已经两年了,一家三口在温馨的小家经营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小区的管理、服务和周边设施都在完善,购物和出行环境也非常便捷。党的好政策都是为人民着想。”刘微娟说。
金山银山是小康,绿水青山更是小康。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乌鲁木齐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性治理,加快推进“六句话”项目,积极回应各族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放眼全市,一份绿色答卷可圈可点:2020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较“十二五”末增加41天;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100%;柴窝堡湖水域面积由2014年最低时的0.18平方公里恢复到2020年最高时的20.92平方公里;新增城市绿地11.3万亩。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人民幸福。
从不断完善调整就业政策到新建改扩建学校、幼儿园;从农村的厕所革命到城市的垃圾分类;从社区蔬菜副食品直销点到持续完善功能、迎合消费提质扩容……乌鲁木齐把一件件民生小事当成大事,持续推动。
循着幸福的坐标,全面小康在乌鲁木齐有了更可触的温度,也让乌鲁木齐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领航幸福的方向
只需在手机里安装一个软件,就能轻松实现手机二维码乘车、失物招领、缴纳电费以及购买“文惠卡”欣赏文化演出;漫步在新疆软件园、新疆领科物联网产业园、企业车间、“双创”孵化器……
全面小康路上,乌鲁木齐处处可见创新元素。
这是谋求更高质量的全面小康——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乌鲁木齐的全面小康之路,是把创新作为应对发展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掌握发展主动的关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在陕汽新疆汽车有限公司的总装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有序进行着车辆发动机搭装、装配轮胎、油液加注等30多道组装工序。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我们在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陕汽新疆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时新立说,公司已开发了14款新能源车型,下半年将在疆内市场逐步推广。
借助科技创新,乌鲁木齐全力打造智慧城市,让衣食住行更加便利,潜移默化间改变不少市民的生活方式。
西北石油酒店引入的客房机器人和送餐机器人,可以实现楼内消毒、无接触购物、清洁助理、送外卖送物、巡逻等。
由高新人才大厦孵化的元道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消毒机器人,通过高速气流将雾化后的雾滴弥散到消毒区域,实现消毒。
这些只是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防疫的缩影——智慧物流、智能机器人、智慧诊疗……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乌鲁木齐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去图书馆品味书香,到博物馆看展,预约一场乌鲁木齐奥体中心的篮球赛……对于市民李浩来说,周末的生活多姿多彩。
“既有物质上的改善,还有精神文化的富裕,幸福,触手可及。”李浩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物质满足,也要精神充盈。
这是承载更深内涵的全面小康——
功能齐全的文化场馆,全年不断、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覆盖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持续推进的“文明实践日”主题活动……
如果说物质改善是幸福乌鲁木齐的面孔,城市文化传承则是幸福乌鲁木齐的灵魂。
从公共文化服务日益完善到文化活动百花齐放,从榜样力量的引领到时代新风的弘扬,从提升文明素养到壮大志愿服务,乌鲁木齐在文化的滋养中展现着新的精神风貌,丰富着全面小康的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乌鲁木齐,是创新乌鲁木齐、活力乌鲁木齐、美丽乌鲁木齐,也是风雨无阻向前的乌鲁木齐。
面向未来,乌鲁木齐正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坚定的步伐,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