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身边的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话:“若去西藏时没有亲临布达拉宫,此番西藏之行是毫无意义的。”
直到亲自去过布达拉宫后,笔者这才意识到这句话所言非虚,人间胜景莫过于此。
布达拉宫的基本面貌,主要是公元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的白宫及其圆寂后修建的红宫,“此后历代达赖又相继扩建,终成布达拉宫今日之规模。”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毁于战火,再加上雷击等自然灾害,布达拉宫的规模日益缩小,甚至,一度被纳入大昭寺,作为其分支机构进行管理。
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为巩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地方政权,由第司索朗绕登主持,重建布达拉“白宫”及宫墙城门角楼等,并把政权机构由哲蚌寺迁来。1690年,第司桑杰嘉措为五世达赖喇嘛修建灵塔,扩建了“红宫”。1693年工程竣工,以后,历世达赖喇嘛增建了5个金顶和一些附属建筑。特别是1936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建成后,便形成了布达拉宫今日的规模。
关于布达拉宫,没有去过西藏的朋友往往会有如下几个问题,今天笔者便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第一个、布达拉宫为何千年不垮?
任何古建筑都是有寿命的,布达拉宫也不例外。布达拉宫修建于红山之上,且藏区常年处于风季,很难想象处于如此环境中的古建筑仍能流传至今。
这座宫殿之所以屹立不倒,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的地基(或者说是岩基)深深嵌入红山石之中,最浅的地方也有五米。在修建过程中,越上层的宫殿墙壁越薄,最顶层的墙体仅有一米厚。在一些承重的墙体中,工匠还浇筑了大量铁汁,其原理类似今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正因如此,这座宫殿才能在红山上屹立一千三百年。
相传,整座宫殿的东西墙体分别是由不同的工匠来完成的。松赞干布请拉萨的工匠修建了东侧墙体,又请后藏的工匠完成了西侧墙体,以至于,两端墙体的工艺截然不同。东侧墙体上窄下宽,宛如刀刻斧凿,棱角分明。西侧墙体则讲究圆滑,呈流线性结构。倘若在东墙顶端丢下一只羊,这只羊将会在滚落的过程中被劈成两截;若在西墙顶端滚下一颗鸡蛋,则鸡蛋在落地之前都会完好无缺。
建国后,我国就已经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了,布达拉宫亦在保护范围之内。今天我们看到的布宫,已得到了妥善的修缮和保护。
相信即便再过一千三百年,这座宏伟的宫殿仍能屹立不倒。
第二个、布达拉宫为何神圣,它的下面真的埋藏着大量的金银珠宝吗?
不少人都说,布达拉宫的地下是一座藏宝库,旅客们以讹传讹,以至于,很多网友都相信这座宫殿之下有金山银海。其实,这些都是游客杜撰出来的传说而已,切莫当真。
根据当地人所言,宫殿下是通向“香格里拉”(并非现实中的香格里拉县)的入口。在藏传佛教中,香格里拉是南瞻部洲的圣地,亦是佛陀之天国。在世人看来,这里就是一座没有烦恼和苦难的世外桃源。
显然,宫殿之下即便有入口,亦是通向某处“人类世界”的,并不会通向虚幻的世外桃源。布达拉宫下是通往香格里拉的通道,这只是人们的美好幻想罢了。虽说,布达拉宫下面并不会埋藏着金银珠宝,且不会通向传说中的圣境,但布宫之下或许有一千三百年前的文物遗存,这是毋庸置疑的。
布达拉宫与山体之间所存在的地垄(井状地基),极有可能有前人留下的垃圾。在藏传佛教中有这样的传统,人们并不会将垃圾倒出布宫外,而是丢在地垄中。因为,该习俗认为若将垃圾随意丢弃在外将会招致霉运,或丢失运气。先前有传言称,有人在清理某处暴露在外的地垄时,在前人留下的垃圾堆里找到了不少文物,其中更有价值连城的绿松石。
倘若这些古人留下的垃圾可称得上是宝贝,那么,布宫之下藏有珍宝的传言倒是所言非虚。
最后一个、布宫里究竟有多少个房间?
按照正常的思维,一个宫殿不论面积多大,其房间的数量总是有限的。例如占地面积极大的北京故宫,里面的房间便有八千七百零七间。相比之下,布达拉宫的面积要小得多,它的房间数应该更好数清才对。
不过,常规的数法不适用于布达拉宫。布达拉宫的房间划分是比较奇特的,西藏的建筑是按柱子的数量来计算房间数的,可布达拉宫的构造太过繁杂,其中的套间、隔间、复合间的数量极其多,有些房间的构造无法界定。自布达拉宫重新进行修缮时,工人们便已尝试数清房间的数量,可仍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相传,在吐蕃王朝尚在时,松赞干布总共修建了九百九十九间宫室,与山上的修行室加在一起刚满一千间。不过由于部分宫室已毁于战乱,现今留存下来的宫室究竟有多少间已经成了未知数。更何况,在公元十七世纪后,多位达赖班禅翻修了布达拉宫,以至于,我们无从得知今时今日的布宫究竟有多少房间。
由于布宫内部无法拍摄,所以,笔者无法为大家提供相片。若大家想破解布宫的房间数之谜,不妨买上一张前往藏区的车票,亲自领略这一人文奇观。
参考资料:
【《布达拉宫的建造历史》、《触摸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