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崆山白云洞,续西行40公里,便来到一处享誉海内外古代名医纪念地扁鹊庙,本回笔者将带读者了解先贤医术和后人祭祀铭刻传说,去解读扁鹊周游列国、妙手回春的功德。
扁鹊庙位于邢台内丘县城西北20公里处,占地十五万平米,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古代建筑。据文献记载,扁鹊庙汉唐有之,始建不详。自汉至今,历代均有修葺,现存为元代建筑。
扁鹊为战国时期齐国人且医术高超,在《史记》扁鹊传中,记载几则流传千古的案例。晋国的大夫赵简子生了重病,五天不省人事,扁鹊为赵简子医治痊愈。为答谢扁鹊,赵简子便将邢地蓬山4万亩土地赐封予扁鹊。扁鹊接受了这份赐封,自此便在这片土地居住下来,上山采药,入乡巡医,邢台内丘便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扁鹊庙,又名鹊山庙、鹊王庙,位于内丘县神头村,在群山环抱之中,右扶龙腾山,前临龙腾水。过桥北上,越桥楼,过山门、献殿至扁鹊庙。庙内有扁鹊塑像,庙左有扁鹊墓,每年农历三月,八方信众云集祭祀,香火鼎盛,活动达月余之久。
后来,扁鹊医到秦国,秦太医令李醯(xi)“自知技不如扁鹊”,十分嫉妒他,便派人刺死了扁鹊。虢太子千方百计把扁鹊的头颅从秦国找回并楠木为身,葬在今邢台市内丘县蓬山,并立庙祭祀,由此这个山村便更名为“神头”。庙称作扁鹊庙。
扁鹊庙前有九龙水从西向东流过。因上游有九条山川之水汇于此而得名,河上曾有汉白玉石桥名九龙桥,桥前有石麒麟相立,今存。
九龙桥又称回生桥,据说人患有疾病或奄奄一息,只要从此桥经过,就可以起死回生。九龙桥前有九龙柏,九棵柏树生于石上,古老苍郁,岁有千年,粗可合抱,形如巨龙,人称九龙柏,根须裸露于石,犹如龙爪。在扁鹊庙周围还有许多扁鹊采药、制药、作手术的遗址,药石、石炕、捞肠沟等地尚存。
人们称赞虢国太子的忠义,便把他和扁鹊采药的山峰称为“太子岩”。太子岩位于内丘县城西部30公里处,险峰千仞,峻岩百层,草木丰茂,松柏秀荣。自周代以来,相继建有诸多庙宇,是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相汇的风景胜地。
太子岩山腰有太子洞,昔有太子楼,楼后有洞,相传虢(guo)国太子曾在此居住,并与扁鹊一起采药。
清康熙七年(1668年)《内丘县志》记:“鹊山庙在鹊山下,汉唐已有之,不详始建,宋仁宗玺封神应王,元学士王鹗,明谕德谢迁有记,三月初旬,来祀者方千里,历代诗文不可胜记”。
扁鹊庙群总体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4万余平方米,由扁鹊殿、玉皇殿、三霄殿、药王庙、道士院等20多座单体建筑组成,总体布局合理,结构紧凑;是北方典型的道教庙群。
屋顶类型有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庑殿顶、卷棚顶等。由这些屋顶类型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说明古代工匠们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
庙群形制的特点:四周群山环绕,诸殿坐落其中,庙前河水涓涓,地势逐渐加高,依山随势建筑,轴线对称分布,景致独具特色,实属风水宝地。
总体建筑以天(玉皇)、地(后土)、人(扁鹊)三才者布局,其中三大殿为整个庙群的主体,配殿建筑与主体建筑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形成格局,乃一方胜地。古时,帝臣官宦、文人骚客、隐人居士、善男信女,莅此揽胜观光,朝山祭圣。又为这里留下了众多得诗碣、碑文、石刻等文物古迹。
扁鹊殿为该庙群的主体建筑之一,属大式建筑,是祭祀扁鹊之处所。坐北面南,平面呈长方形,通高11.1米,面阔七间,长21.78米,进深三间,宽9.94米,占地面积426平方米。
从古代建筑发展史来看:西汉以前以高台建筑为主,主要建筑是宫殿、都城及礼制建筑;东汉至南北朝时期,高台建筑开始衰落直至消失,木结构建筑兴起,主要建筑出现寺庙等建筑。可见原来的小庙只不过是现存建筑的雏形,扁鹊殿的成型建筑年代在汉或早于汉。
为何建筑年代如此久远,可现存的建筑竟为元代建筑风格呢?该殿千余年来,风剥雨蚀,饱经沧桑,在历史上曾毁于兵燹(xian)、或人为的破坏等,保存至今实为不易。从中可以看出,历代人们对扁鹊其人、其庙的追崇、钦佩程度,也充分体现出该殿的名望和价值。最后一次大规模重修是在元朝初年,其殿现存的大木构件也多为元代。在上个世纪末重修该殿基础时,竟发现原基址比现基础周圈大1米左右。说明现存大殿是元初在火焚后的废墟上重建的。可证实在元代前该殿四周确带房廊,这样正好和历代碑文记载相吻合。
整个庙群是以扁鹊殿为起点,增设了具有道教色彩的庙宇,形成了一座雄伟、壮观的道教庙群。
跟着峰哥捞世界《燕赵英雄气、锦绣辅京畿》之“悬壶济世、神医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