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城市,总是期待有一个安放灵魂的去处,一个有山有水的村庄,与袅袅炊烟相伴;总想寻找有一个恬淡诗意的地方,一个空气清新的天然氧吧,与青山绿水相依......在甘肃省天水市西南部,就有这样一个村落,它叫苏湾村,被誉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它就是的城市的人们一直向往的那个“世外桃源”。
秋色宜人时节,我和爱人报名参加了一个120多人的周末休闲团,来到平南镇苏湾村。一路上,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田园里,硕果挂满枝头,农家小院,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人人脸上荡漾着欢快的笑容……
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苏湾村口。路边杨柳依依,游人如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巍然矗立的城楼和高大雄宏的仿古城墙。沿着城楼下的拱门继续前行,庄园的神秘面纱依次揭开,顿时给人一种移步千年、举目阅南北的错觉。
苏湾村民俗庄园占地约500亩,门口是一座青石修建的假山,线条流畅,形状各异。穿过假山,有一片开阔的草坪,草坪上有几匹供游人骑驾的骏马,低头悠闲吃草。游人的到来,让庄园瞬时沸腾起来。
草坪上,穿着色彩艳丽服装的女士们,有的在跳舞,有的在歌唱,有的在拍照。与我同车的几个女士,她们围在马匹身边,胆大的上前和马儿拥抱,有的伸手把零食喂给马儿。轻风佛动花草,人与马儿互动,勾勒出一幅和谐美丽的田园画卷。
庄园内的建筑设施,仿照江南园林风格,布局严谨,淡雅相尚。以“黑”、“白”、“灰”为主色,崇尚“淡雅”力避“艳俗”。结构不拘定式,有古战车、水磨、水缸、水车、亭榭廊槛、小桥流水、人工湖泊......宛转其间,美不胜收。草坪的四周,依山势地形,建有“一馆、一坊、二园、六区”——民俗博物馆、传统百工坊、农耕文化园、生态采摘园、古街古建区、人工湖景区、温室酒店区、休闲垂钓区、生态观光区、云海观光区等;还有正在建设中的“四院”——古典式农院、生态养老院、中医养生院、民俗书画院等。
特别是水墨画一般的徽派建筑博物馆,让人宛若置身于江南水乡。起伏跳跃的马头墙,古香古色的花格窗让人尽情探幽揽胜。黛瓦白墙简洁而又大气、飞檐翘角尽显中国气派。
博物馆整座建筑,据介绍是从安徽整体迁移而来。馆内的布置,包括每一幅青花瓷板画,木雕小件等,都是原汁原味的徽派风情。一层主要是保持了它的原貌,二楼在它原有的基础上结合了北方的明清家具、名人字画,对它进行了升级改造,成为天水市独一无二的民俗博物馆。
移步展厅,宛如走进徽州人家,厢房-厅堂-厢房一字摆开,与展厅左、右、后的墙围成了长方形的天井,长方形的天井似把大自然的阳光、空气引入了展间,让人享受到了自然的恩惠,迎面的厅堂太师壁上悬“崇善堂”匾额,中间挂一名人山水;案前一八仙桌,两旁各置一太师椅;厅堂左右各壁挂高风翰隶书八条屏,下设玫瑰椅和茶几。厅堂以宫灯点缀,把厅堂照得通体明亮,整洁典雅。
参观完徽派建筑,沿着青砖小道向南,是新建的庄园小鹿花园多肉基地。大棚入口处,摆满了大大小小颇具古典特色的陶瓷盆,造型独特的多肉栽植到这样的陶瓷盆里,别有一番风味。温暖的大棚内,一盆盆多肉植物一字排开,其呆萌的身形、肉嘟嘟的“小脸”,静候自己的主人。三百余个品种,近5万盆多肉,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多肉王国”,也正是这些晶莹剔透憨态可掬的多肉,成为带领村民致富的好产业。
走出多肉大棚基地,当我徜徉于庄园拍照观景的时候,四周承袭了千年风雨的古城墙让我心生感慨。虽然我知道,这里的城墙,人工打造,缺少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但每一次看到它,我的心里都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和异样,仿佛找到了自己的根。
城墙用它那略显疲惫的身躯,静静的矗立在这里,每天迎接着南来北往的游人,向人们诉说着乡村的变迁。此刻,午后的阳光穿越厚重的尘土,蝉鸣蓬勃,细水谴绻,故事的开始和结束仿佛弥漫指尖,婉转不绝。
苏湾之行,还有一个给我意外的收获。午餐时间,我巧遇庄园综合体项目负责人许逸飞的父亲,闲聊中,他对我说:庄园90%的资金是他投资,由儿子注册管理。此举既造福了家乡,又锻炼了大学毕业不久的儿子。庄园主题本着以打造农耕文筑,突出民追忆;营造田园风丰,突出乡记;村落民造,突出农体;生态农强,突出产业富民。真正营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旅游景观。自八月下旬央视新闻频道大型直播特别节目,《走进乡村看小康》播放了庄园综合体短片以来,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大批市民和游客慕名而来,赏田园野趣,尝农家美肴,尽情体验乡村休闲之乐,感受惬意的田园生活。
苏湾民俗庄园,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乡愁情结,一个有山有水的村庄,聚集起一代有情有义的人,打造出一个乡村文化振兴的样本。这不正是我们寻觅乡音,感受乡情,寄托情思,安放灵魂的去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