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美,日子甜!威海临港区汪疃镇持续改善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感
村里风景美如画、幸福食堂饭菜美味可口、家门口的产业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今年以来,威海临港区汪疃镇从镇村建设、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多方面发力,增进民生福祉,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越来越强,乡村的幸福之花也越开越旺。
小山村美过旅游区
后白鹿村——这是一个极其唯美的名字,和它的名字一样美的,是村里的景致。9月3日,来到汪疃镇后白鹿村,放眼望去,一汪碧波荡漾,几条曲径通幽,村口小桥流水,一座白鹿雕塑更是为这里增添了几分意境。
谁能想到,两年前这里还是周围出了名的穷村,环境脏乱差,垃圾随处倾倒。近年来,汪疃镇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大力改善农村环境,后白鹿村也逐渐变了样。
“我家就住在广场边上,现在我每天都要出来转悠几圈,我感觉我们村比外面的旅游景点还漂亮。”后白鹿村村民孙淑敏说起村里的变化乐不可支。
除了改善村里的环境,汪疃镇还组织在后白鹿村周边种上了一片片花海。如今,雏菊开得正盛,每到周末时分,总有城里人驱车来这里拍照旅游。改造提升后的后白鹿村成为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精品示范村,好风景成了这里的优势资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成为村子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我们打算在幸福食堂周围开几家农家乐,增加村民的收入。”后白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曲本荣兴奋地规划起了村里未来的发展道路。
环境改善之外,村里的硬件设施也在不断提升。最近,段家庄村的村民们用上了干净又充足的自来水,村民个个笑逐颜开。
此前,段家庄村的自来水管道因为年久失修,水压力不足,让村民们很是烦心。汪疃镇政府了解到情况后,镇村两级联合行动。7月份动工,短短20多天时间,就给全村所有自来水换上了新管道。
据悉,汪疃镇以基础建设、美丽庭院、河道治理、卫生整改为抓手,全面优化提升村民的居住环境。同时,深化“六治一网”社会治理模式,细化红色网格170个,推动解决路灯不亮、山路整修、卫生不达标等民生实事156件,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幸福食堂暖胃又暖心
9月6日上午,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汪疃镇大宅库村的幸福食堂院内热闹非凡,村里的老人们结伴前来,共同见证村幸福食堂开业。走进幸福食堂,大厅内干净整洁,座椅摆放整齐,厨房飘来阵阵香味,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正在为午餐忙碌着。
“大宅库村幸福食堂开业啦!”伴随着老人们热烈的掌声,大宅库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声洋激动地宣布了幸福食堂正式开业。
据了解,大宅库村幸福食堂为村内75周岁以上的老人每日提供午餐,每月只需花40元钱,剩余的费用由村集体补贴。同时,以“信用+志愿”模式为抓手,号召村民以志愿服务或捐款捐物的方式获取诚信积分,为食堂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除采用“信用+志愿”模式外,大宅库村还按照“规范建设年”的总体要求,对食堂进行了规范化设计,制定了一系列食堂规范化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将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提升到了餐饮行业标准,确保办好有温度的幸福食堂。
“我们将继续做好各村幸福食堂建设工作,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就餐难问题,让子女不再有后顾之忧,真正让农村老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汪疃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持续推进信用“五进”工程,建设爱心食堂,成功以信用体系建设打通了农村治理“最后一公里”。
目前,汪疃镇采取“自主经营”“集中经营”“共建共享”等多种灵活机动的方式推进幸福食堂建设工作。已建成并运营祝家英村等5处幸福食堂,东梁格村等4处幸福食堂装修进入尾声,即将开业。16家幸福食堂将在9月底前运营,年底前将打造28个幸福食堂,辐射汪疃镇58个村,解决农村独居、高龄老人的“一餐热饭”难题。
小果园种出大产业
当年种植当年结果,而且苹果亩产过千斤。这看似不可能的事儿就发生在坐落于汪疃镇的花满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走进花满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苹果种植基地,成片的苹果树郁郁葱葱。花满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夏泽清自豪地介绍起了果园的特点:“科技化管理,引进了荷兰先进的管理技术。直接栽种当年就可结果的苹果树,亩产能过千斤。”
汪疃镇将花满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产业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目前花满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格架系统及滴灌、滴管系统施工和苗木栽植。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结合区已完成21个物联网大棚、1300余棵果树栽植,通过将年收益120万元差异化分配给脱贫攻坚结合区1165名贫困群众,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
紧挨着花满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栽种大棚樱桃、蓝莓产业为主的鸿树林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里种植的大棚樱桃,在春节前后上市,销售价格每斤能达到上百元。
这样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项目,在汪疃镇并不少见。统筹推动麓源果乡样板片区各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辐射带动镇域农业向产业化、科技化、现代化迈进,汪疃镇全力推动农业一二三产实现深度融合发展,农业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
保护红色印迹 传承红色基因
每年清明节,到汪疃镇三家庄村烈士塔祭拜的人络绎不绝。三家庄烈士塔作为汪疃镇一处标志性建筑,是汪疃镇人民英勇抗战的见证,也是汪疃镇重要的红色印迹之一。
据了解,为更好地了解革命斗争历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活动场地,汪疃镇积极挖掘保护红色印迹。去年,为庆祝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传承红色经典,汪疃镇党委政府对三家庄烈士塔周边约1000平方米进行了景观改造。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
最近,汪疃镇地文头村红色雕塑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在这个不足200户的小山村“一一·四”暴动东路队伍曾在此与敌发生了震撼胶东的“底湾头战斗”。为更好地保护红色印记、铭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汪疃镇制定了底湾头暴动战斗遗址保护计划,依托“底湾头战斗”的历史背景,对“一一·四”地文头暴动历史遗迹进行抢救保护,在地文头村办公场所东侧广场打造这处集教育、展示于一体的大型红色主题雕塑,以主雕塑与高浮雕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来直观重现历史画面。
“整个雕塑将以时间为脉络、以故事为主线重现起义全过程,深切表达对革命先烈们的尊敬和缅怀之情,进一步弘扬老一辈无产主义革命者的崇高精神,有效保护红色印迹、铭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汪疃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彩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生活
日前,汪疃镇举办的"歌颂百年风华 传唱红色经典"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群众合唱比赛,来自汪疃镇12个村的代表队,382名演员参加了当天的比赛。
比赛中,参赛队伍纵情高歌,用歌声回顾党的光辉历史,唱响幸福主旋律。经过激烈角逐,汪疃村代表队夺得一等奖。小阮村代表队《祖国你好》、北大英村代表队《英雄赞歌》、大宅库村代表队《前进吧,中国共产党》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村民们用纯朴的歌声和饱满的激情为比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今年,汪疃镇先后举办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歌颂百年风华 传唱红色经典"群众合唱比赛、"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广场舞大赛等4场大型节庆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对于汪疃镇的百姓来说,最有趣的就是镇上隔三差五组织的送戏下乡活动,每到此时,村民们都在村口等着表演队伍进村。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汪疃镇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每年组织演出团队多次深入各村、社区,给乡亲们带去精彩的舞蹈、小品、吕剧以及器乐独奏等节目,给乡村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开展送戏下乡、扶持培育文化队伍、加强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在汪疃镇不懈努力下,老百姓的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文体运动蓬勃开展,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舒心。(来源:今日汪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