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北四环边儿上,有座很显眼却很少有人关注的建筑 —— 西藏文化博物馆。
老远就能感受到浓浓的藏式风格,在周围的高楼大厦里显得格外突出。
西藏文化博物馆是北京唯一的西藏主题博物馆。整个博物馆占地2万多平米,从2007年开始兴建,2010年3月正式开馆。
馆内陈列大量文物、档案、音像和研究成果,展示了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西藏文化与历史发展。
前几年来参观的时候看得不是很仔细,最近想再来发现因为疫情闭馆了。今天惊喜地看到又重新开放,赶紧预约了一下。
今天这篇先来写写博物馆近期的临展 ——《元代夏鲁寺汉藏艺术展》,另外《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专题展》和《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特展》会写在以后的文章中。
这个展览在博物馆三层的第六展厅。说实话在这之前我一点儿也不了解夏鲁寺。
一句话介绍夏鲁寺:
夏鲁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市甲措雄乡,因元代汉藏合璧的建筑和11-14世纪壁画而闻名,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记得刚上初中的时候,遇到一位很喜欢西藏的语文老师,她口中的西藏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大概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心里就埋下了对西藏文化的生之向往。
虽然我们的西藏之行一直没能成行,但这些年却从没忘记年少时的梦想。
夏鲁寺特展从历史、建筑、壁画三个方面,展示了不同民族在这些领域的交流与融合。
【夏鲁寺的历史:中央管辖,夏鲁扩建】
- 11世纪初,夏鲁寺由介尊·喜饶迥乃创建,寺院事物由介氏家族执掌
- 13世纪,元朝在西藏划分十三万户,介氏家族管理夏鲁万户
- 因与掌管西藏地方政权的萨迦昆氏家族联姻,介氏家族从而获得元朝中央政府的格外礼遇和大量封赏
- 夏鲁万户长扎巴坚赞利用元廷赏赐的金银财务,对夏鲁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延请著名学者布顿·仁钦珠担任该寺堪布,负责宗教事务
这是布顿·仁钦珠厘定的大菩提塔量度图,收录在18世纪西藏造像量度画本《白琉璃》中。
惊叹于佛塔的比例,完美无缺,精确到极点,严谨的几何平面给人的观感非常舒服协调。
还有这些珍贵的手抄经书与精美的木雕夹经板,在经文的流通性之外,更赋予了强大的艺术性,极具感染力。
【夏鲁寺的建筑:汉藏合璧,融合典范】
- 夏鲁寺建在夏鲁河谷开阔地带
- 11世纪初建时,夏鲁寺只有四个佛殿
- 13世纪末至14世纪晚期,经过四次扩建,建筑规模逐步扩大,形成了由主体建筑、附属建筑等寺院建筑以及居民区组成的建筑群,占地面积9.5万平方米。
- 寺院建筑呈方形分布,居民区呈梯形分布,整体形制像“升与筛子”
- 作为主体建筑核心部分的主殿建筑是西藏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汉藏合璧式元代寺院建筑,也是中国古代汉藏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这个单元中有对古建筑构件的详细介绍和图解,真是意外的惊喜和收获。每一种古建构件都从藏式和汉式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具体有斗拱、托木、柱子、门窗、木雕彩绘和琉璃构件等。
展厅正中陈列着一个大号的斗拱模型,并且标注了每一种木构件的具体名称,蹲在这儿一一对应地看了半天。能感觉布展挺用心的。
【夏鲁寺的艺术:兼收并蓄,不朽丹青】
- 夏鲁寺壁画以绘制精美、题材丰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
- 这些绘制于11-14世纪的珍贵壁画遗存,是藏族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 风格多样的夏鲁寺壁画反映了西藏艺术对不同文化艺术的吸纳与融合,同时展现了元代汉藏艺术文化交流与演进的历史一隅。
即使展厅里陈列的是印刷品,也在第一眼看到的时候感到震撼。壁画上的建筑、人物、天宫场景都描绘得细致入微。
特别是菩萨的面部表情栩栩如生,带着神秘而沉稳的微笑,有种让人瞬间静下来的力量。
除了壁画,展厅里还展示了夏鲁寺的刺绣及唐卡艺术,有不少珍贵的展品。
这件展品名叫《锦缎刺绣八仙柱幡》,创作于19世纪。
展厅里最无价的宝贝是这几件来自于13世纪和15世纪的唐卡,是集宗教与艺术于一体的珍品。
隔着玻璃只能努力凑近,感受每一种颜色呈现的效果。开裂和褶皱中浓缩着厚重而悠远的历史,想象僧人创作它们之时怀着怎样的虔诚与期待。
《大威德金刚唐卡》,13世纪 / 布、矿物质颜料
《无量寿唐卡》,13世纪 / 布、矿物质颜料
《大幻金刚曼荼罗唐卡》,15世纪 / 布、矿物质颜料
《释迦牟尼佛唐卡》,15世纪 / 布、矿物质颜料
最后再来看几尊佛像和佛塔,大多为合金铜或铜鎏金材质。
《夏鲁寺汉藏艺术展》从一个侧面为我们呈现了元代大一统格局下,西藏文化与内地文化的相融相生,互相影响借鉴。
感兴趣的朋友非常推荐来现场观展,亲临体验的感受是文字和图片无法代替的。
因为神秘,所以吸引;因为神秘,所以探究;因为神秘,所以向往。
轮回没有使他更坏,涅槃没有使他更好;
它未曾生,它未曾死;
它未曾解脱,也未曾迷糊;
它未曾存在,也未曾消灭;
它毫无限制,它不属于任何类别。
----敦珠仁波切
- F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