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汉章/图文
“通议大夫第”,俗称“一腹三翰院”。乾隆十二年,乾隆褒奖翰林杨缵绪为官清廉,赐款为其建造了九厅十八井的府第——通议大夫第
百侯名镇旅游区被评为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景区划分为“百侯印象、耕读世家、古巷风韵、墟市旧梦、侯北人家” 五个主题片区。这里,我专门介绍位于该镇侯南村的“耕读世家”旅游片区。
百侯镇是梅州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代的百侯,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在清朝共考取进士23人,钦点翰林5人,文武举人139人,是粤东地区的文献之邦,对周边地区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带动与辐射作用,被称为“科举之乡”。近现代的百侯,清末废科举办新学,民国初各房姓均有学堂、私塾和书院。1923年创办的百侯中学,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实践基地”,培养了大批人才。从古镇走出上将1人、中将4人、少将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高等院校正副校长12人。现在的百侯幼儿园于1933年开办,是全国最早创办的农村幼儿园。百侯中心小学也有100多年的历史。可见,百侯文化底蕴深厚,教育氛围浓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称之为“文化为公,百侯精神”。
百侯杨、萧、池、丘等各房姓的大家望族世代以读书、为官、教书为业,其中杨姓科举显赫一时,获得“同榜十秀才”、“同堂七魁”、“同榜三进士”、“一腹三翰院”等美誉。科举人才的不断涌现,扩大了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推动了大埔及粤东社会文化的发展,使百侯的社会地位和影响日益隆显,逐渐成为梅潭河流域和粤东地区的地域性文化中心。作为清代粤东地区的科举重镇,百侯古镇留下了众多名人故居、仕宦官邸、书斋等,其规模宏大,形式多样,雕刻精美,叹为观止。
在百侯,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筑有120多座,既有官宦富商的深宅大院,也有各式各样大小祠堂和中西合璧建筑群落。称为“一腹三翰苑”的“通义大夫第”,是百侯人耕读传家、“学而优则仕”的充分体现。据记载,清朝康熙年间,侯南村进士杨之徐在中举前常往茶阳城里访师会友,偶遇一位奇丑无比、年近十八还常遗尿的饶氏女子,杨之徐不嫌其丑而娶为妻。饶氏“一腹”生下杨缵绪、杨黼时、杨演时“三翰院”。乾隆十二年,乾隆褒奖杨缵绪为官清廉,赐款为其建造了九厅十八井的府第——通议大夫第。杨缵绪建通议大夫第时,另在左侧10米处建兰台书室,供子孙及村童读书。杨黼时和杨演时辞官回乡后,教子侄、村童读书。杨缵绪的三个儿子,两个中举,一个副榜,杨黼时的四个儿子全部考中举人,荣称为 “同堂七魁”,御赐“七叶衍祥”匾额。
毗屋翰苑炊烟久,雅第文风古巷长。120多座官厅古屋集中在一个小村庄里,登高而望,比屋相连,炊烟袅袅,无比壮观;走入古屋之间巷陌,似乎巷巷一样,如进迷宫。这种村庄景观,是百侯科举文化显赫、科举人才辈出所催生出来的。杨氏家族“一腹三翰院”现象是百侯科举文化显赫的典型表现,自嘉靖年间八世祖杨淮重视读书科举以来,百侯开始形成重视文教的传统,逐渐积累至深厚的家学渊源。杨氏家族科举显赫,对百侯及大埔文化的影响深远。当年,杨士薰的儿子杨之徐29岁考中进士。杨之徐有五个儿子先后考中进士,十一个孙子考中举人,另外有二个侄子考中进士,三个侄孙考中举人,其中杨缵绪、杨黼时和杨演时三人,在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先后考取了进士后,进入翰林院,成就“一腹三翰林”之辉煌。乾隆十二年,在刚刚结束的丁卯科乡试中,杨家有七人同时中举,其中两人是杨缵绪之子,其余五人是其侄子,整个府衙一片庆贺之声响彻山村。总观清朝的科举,杨氏杨士薰家族兴盛,科举人才涌现,对百侯乡村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是科举显赫,百侯作为清代粤东地区的科举重镇,官厅古屋大量兴建,才有现在所看到的名人故居、仕宦官邸、书斋等古建筑星罗棋布。众多的官厅古屋,规模宏大,形式多样,雕刻精美,而且屋名、对联等文辞劲丽。凡此种种,塑造了科举重镇文翰荟萃之地的村庄文化形象。120多座古屋,均有涵义深刻的屋名。每一座古屋的屋名,都是一个历史典故。
处处书香弥漫的侯南村,是当年陶行知派来的潘一尘等推行生活教育运动的实践基地。潘一尘到百侯前,侯南村各房姓学堂、私塾主要有思成、一原、步梯、锡尔初级小学校和杨氏高级小学等。思成、一原、步梯、锡尔这些初级小学校的校名,散发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1933年,潘一尘等到百侯后,团结本地教育界和社会人士,成立“百侯乡村教育促进会”,推动侯南村分房、分姓办的思成、一原、步梯、锡尔初级小学校、杨氏高级小学等合并,建立侯南中心小学,作为百侯中学附设小学。小学部主任唐文粹,设高、中、低、幼四部。小学部上课场所大多是祠堂,如高部上课场所有杨氏大宗祠、大书斋、茶封第、树德堂、钟屋等;中部上课场所有南麓公祠、李屋祠、陈屋祠、州司马第、孝思堂、敬造公祠等;低部上课场所有下祠堂、一原堂、丘氏别业、关西衍派、书房里、黄屋祠、上大房等;幼部上课场所在思成堂。小学部上课场所的祠堂、书屋,本身承载着侯南村厚重的历史文化,单看祠堂、书屋名,就足以让人崇敬和陶醉。
除了屋名,还有许多名祠、名屋的对联,还许多祖训,要一一解读,也并非易事。侯南村杨之徐与杨缵绪父子饱读诗书而“黼黻河汉,藻饰川岳”,皆写有“侯山十二景”诗,打造出十二个著名的人文胜景。侯山自然风光,借重杨之徐与杨缵绪父子诗篇的藻饰和提炼,得以黼黻,得以增辉,从而塑造了整个村庄的文化形象。因此,百侯乡村“侯山十二景”中的“马寺晨钟”、“古榕荫夏”、“西岩朝翠”、“东廓晚霞”、“平畴犁雨”等景点,承载着客家历史文化的渊源和演化,承载着明清文风鼎盛和科甲显赫,成为百侯小山村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侯镇核心区域的侯南村,清初以来科举兴盛,全村先后考取进士17人,其中翰林3人,另有举人110人,被称为“进士村”。
通议大夫第俗称“一腹三翰苑”,此大屋上堂正厅中央至今仍悬挂着由清乾隆皇帝御赐的“七叶衍祥”金匾一块。
【作者简介】邱汉章,系大埔县老区促进会常务理事,梅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梅州市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杨应彬同志著作《小先生的游记》再版序言二的作者,广东省源流杂志特约作者(2013-2014年“十佳特约作者”、2017-2018年“优秀作者”、2019-2020年“优秀作者”,2019年梅州市革命老区宣传“特优”通讯员),现服务于大埔县长寿文化研究会,2019年梅州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大埔分会会长),2018年大埔诗社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