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陵前面为什么要放置石人石马列两边呢?

旅游 整点笑话室 2021-08-25 14:30

原标题:古代帝陵前面为什么要放置石人石马列两边呢?

在北京、西安等古城,人们在游览古代皇帝及一些大臣的陵墓时,常可看到墓前有一条笔直宽广的通道,这就是“神道”。神道的两边整齐地肃立着各种石雕的人、马,即神道石刻。在巨大的陵墓前,这条大道格外醒目。大道两侧浩浩荡荡的石刻队伍为整个陵园增添了几分壮观、森严的气氛。

帝陵前面为什么要修神道?

神道即神行之道,是供死者灵魂和神仙行走的道路。

据文献记载,神道最早出现在西汉。古代的人们笃信灵魂不死,认为人死后,只要有仙人迎接,灵魂就可升天,进天堂。长沙马王堆汉墓中的帛画,画面的上段绘有日、月、升龙和蛇身神人等图形,象征天上境界;下段绘有蛟龙穿壁图案以及草主出行、宴飨等反映墓主生前奢华生活的场面;中段反映的就是墓主人在神仙的引导下升天的情景。

在墓前修建神道,一方面是为了方便神仙进入墓中,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墓主人在神仙引导下经过墓道升入天堂。

神道两边的石刻是墓主人的近臣、奴仆及表示吉祥的瑞禽瑞兽,他们守护于墓主人行走的道旁,表示吉祥和恭敬。石碑则记述表彰墓主人的功德,以便神仙了解和后人瞻仰。

灵魂不死观念至少在旧石器时代起就已经产生,历经万余年而不衰,不因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消失,也不因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流而被遗忘。原始社会的瓮棺上,就留有专供死者灵魂出入的小孔。到了殷代,帝王及高级贵族墓,都有由墓室外通向墓室的墓道,即供灵魂出入的通道。到了汉代,由于神仙方术思想的影响及风水迷信思想的支配,厚葬之风大兴,帝陵规模越来越大,墓道延出了墓外,在坟丘的前面形成了一条宽大的道路即神道。墓道两边各种陪葬物也相应变成了神道两边的神道石刻。

为什么帝陵前面石人石马列两边?

神道石刻又叫石像生——象征有生命的生灵。神道石刻包括各种神禽瑞兽和人物,有仪仗队、碑柱、羊、马、麒麟、凤凰等。

从考古发现材料看,秦汉时期基本上还没有发现神道及神道石刻。现存最早的神道属六朝时期。现已发现有神道的陵墓36座,其中帝陵13座,其余均为王公贵族墓,全部在南京和丹阳。神道石刻多为天禄、避邪神兽及石狮、墓碑等。

到了唐代,神道规模庞大,除了一般的石刻以外,出现了石雕仪仗队和一些表示墓主人特殊功劳和贡献的特别石刻。如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墓乾陵前,不仅有飞马、朱雀、石人、石马,还有大型的仪仗队和61尊少数民族首领像。唐太宗昭陵的神道两旁,除大型仪仗队和石人、石兽外,还有生前伴随太宗驰骋疆场的6匹骏马像和14尊少数民族首领像,表现了唐太宗的赫赫军功和他的民族政策所取得的成效。

唐代以前,对帝陵的规模和陵前石像生的数目尚无定制,直到了宋代才规定帝陵前神道石刻为武士两对,狮一对,文臣两对,仗马及控马官两对,石虎、石羊各两对,官人一对,石柱一对。但据实测情况看,大多数帝陵都超出了这个标准,宋太祖陵就大大超过这一规定。在宋代其他帝陵前,还出现了土阙等建筑。明清时代又在宋代定制的基础上增加了些石刻的大型动物。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