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太原生态环境)
太原生态环境
获取更多环保资讯
蓝天白云下,碧水清波旁。这个暑假,太原市育英幼儿园的陈盛老师背着“长枪短炮”,来往于太原汾河景区两岸。50多天的拍摄,3万多张照片,精选出200余张“佳作”,编成了30余篇汾河日记,近日,陈盛给自己的光影假期画上了圆满句号。
每天拍照千余张
皮肤黝黑,身板削瘦,手里紧抱一台相机,因为长时间在外拍摄,陈盛看上去就像是一位常年在外捕鱼的渔民。陈盛说,受疫情的影响,暑假外出计划泡汤,为使假期变得充实,他决定用镜头记录夏日汾河的缤纷变化。
“这是鸟中‘巨婴’大杜鹃鸟;这是沙锥鸟,正用锥子一样的长嘴在水中或泥沙中戳个不停;这是翠鸟,不过近百米的距离,只能勉强拍到……”陈盛边指着拍到的鸟类图片边介绍说,现在许多人觉得户外摄影是件浪漫的事,但其实是件“苦差事”。天不亮就赶到拍摄地,夕阳西下仍要坚守岗位,下雨中寂寞守候……不过,对陈盛来说,拍摄鸟类时,最难的还是耐性的考验,不能出声,不能分神,连按动快门都要尽可能地轻,这就是为了拍摄鸟儿活动的精彩瞬间。
展翅高飞、栖枝鸣叫、钻水觅食……暑期里,陈盛每天都会外出拍照,最多时每天能拍1000余张,少时也有800多张,并且以摄影日记的形式,记录汾河美景的永恒瞬间。
爱鸟宣传进课堂
能陪孩子们下棋、能教孩子们画画、能给孩子们弹琴、能带孩子们打球……作为一名多才多艺的男幼儿教师,陈盛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说起“拍鸟”,陈盛告诉记者,除了和摄影相关之外,还想通过拍鸟给自己增长一些知识,回到园里讲给孩子们听。
8月7日上午,在汾河景区胜利桥西附近,陈盛拍到了这样一张图片。一只身材娇小的“东方大苇莺”给一只体形硕大的“大杜鹃”喂食。“大杜鹃”不会营巢,是寄生性鸟类,特别喜欢“东方大苇莺”的巢,在“东方大苇莺”产卵的季节,“大杜鹃”会随时找寻机会吃掉“东方大苇莺”的卵,再产一枚一模一样的卵在“东方大苇莺”的巢穴中。而“东方大苇莺”飞回巢内后会继续孵化即将出生的宝宝,却不知道自己的宝宝已经被人偷梁换柱。陈盛说,“鸠占鹊巢”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但自然界中的例子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拿着这样的照片给孩子们讲,相信他们会对这个成语留下深刻的印象。
城市美景入画来
每一张照片,都是时光的标本。陈盛拍照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当天所拍的照片,并“精选”几张发在他的暑假日记里。在50多天的拍摄中,他拍到的鸟类有花凫、翠鸟、大苇莺等近20种。
能拍到这么多精彩镜头,得益于汾河生态环境的改善。近年来,汾河景区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特意保留了原来汾河水域中的绿洲、鸟岛,作为水生生物、鸟类的栖息地;在汾河及其两岸大量植树、种草,保留沙洲、芦苇等,给各种鸟类提供了一个适宜生存的环境,人与动植物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链。据不完全统计,已有紫鹭、斑嘴鸭、花凫、翠鸟等近200种鸟类或迁徙或栖息、生活在汾河景区内,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环境变好了,好多鸟类也就来了,不过能让大家看到这些鸟,还得感谢汾河景区修建的健身步道。这条建在汾河中央的步道,让自然跟人的距离拉得更近。”陈盛说,如今,人们保护野生动物和鸟类的意识增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正照进现实。
来源:太原晚报
End
点亮并为太原生态环境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