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文天祥
圆明园向来著有“万园之园”之称,是享誉世界的皇家园林。园林依山傍水,北岸倒影滉漾,天光一色,俯瞰之下美景尽收;西峰山石叠立,青松茂繁,仰视之下仿若峻峙庐山,云遮雾罩。更有甚者,数以万计的奇珍异宝收藏其中,价值连城。
但,就是这样一座文化瑰宝,却在战火中遭外敌洗劫一空,只剩断壁残垣。圆明园被毁,于中国、于世界,都是前所未有的损失。
偶然经历,身世显赫
1969年,赵泰来奔赴香港,投靠自己唯一的亲人姨妈。正是此次香港之行让他意外获得了具有连城之价的遗产。在姨妈逝世之后,赵泰来又远赴英国伦敦,继承郊外的一处庄园。赵泰来拿着姨妈临终之前交付的藏宝图,在庄园内找寻许久后,终于在一处隐蔽的地方找到了地窖的入口。惊喜之下,赵泰来连忙走进地窖之中。
顷刻之间,数不胜数的木箱映入赵泰来的眼帘。当箱内的冗杂之物褪去,各种古书字画、金银玉器显露无遗。一时之间,通晓文物鉴赏的赵泰来反而不知说些什么。他只知道,这个包罗万象的地窖绘出了一幅壮丽阔澜的古物画卷。
十年苦作,一朝归还
经过一番慎重的思考之后,赵泰来最终搁置了自己的绘画事业,致力于抢救家族宝藏。这个由姨妈守护了一生的文物,理应得到更好的保护。
1992年,赵泰来正式加入英国国籍,开始了漫长的搬运生活。但数量庞大的古文物,又岂是朝夕之间便能完成?为了保证搬运过程中不出现任何纰漏,他从未聘请过任何人。
但仅一己之力搬运文物终究是体力不支。其中,在搬运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时,赵泰来的左脚被重重砸伤。送至医院后,被检查出5指粉碎性骨折。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反而伤好之后一如既往地卖力搬运。
自始至终,他都亲力亲为,如蚂蚁一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与此同时,赵泰来喂养了4条凶悍的猎犬,有任何风吹草动,他能第一时间知道并做出反应。身在异国,他不得不谨慎小心,如履如临。但这一干,便是十年。
随后,赵泰来陆陆续续将这些古董运到了国内。他将自己清理的文物全部交还给了国家,世值远超8亿元。中国历史博物馆、盐城市博物馆以及新华社书画院等,均收录有赵泰来捐赠的文物。据统计,这些文物均为圆明园古物,赵泰来寻回了遗落在外的明珠。
楚囊之情,人人有之
虽然有很多中国文物遗失在外,但像赵泰来这样爱国之士不在少数。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也为了自己能为国家尽份绵薄之力,他们都将自己所得之物尽数捐给国家。
譬如众人较为熟知的张伯驹,秉承着“世传有绪”的初衷,将自己毕生收藏文物的精华,都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馆。又或者是喜爱收藏古物的章乃器,将两千件珍宝都捐给了国家。
除此之外,金石篆刻家商承祚更是花重金购买古物,而后捐赠给国家。被品为三大名砚之首的猴王砚,石质温润,纹如猕猴,是一方天然奇纵的端砚。而猴王砚和三方其二的松鹤砚便是商承祚捐赠的其中两物,现为我国一级文物。
商承祚对古物的喜爱更是到了痴迷忘我的程度。为了保护古文物不受战火焚毁,商承祚冒生命之险抢救。所救之物中,有一面源于战国的古铜镜,异常珍贵。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酷爱古物的长者,却将家中收藏的诸多文物都捐于国家。其拳拳爱国之心,不言而喻。在商承祚逝世之后,他的子孙又将多件文物捐于深圳市博物馆,不取分文。据统计,商家共捐赠文物120件,其中大多数都属于国家顶级文物。
更有甚者,为保护文物免受其乱,王世襄老先生更是主动提出“抄家”的申请。大量的家具、字画、图书、古玩等等,均被带走。
结语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正是那些慷慨之人捐赠文物,世人才能在各大博物馆看到昔日古迹的色彩,吉光片羽,奇异难寻。然而,现实之中高谈爱国的言论比比皆是,但立足实践的人却又少之又少。爱国绝非只是响应在口中的号角,它需要真正将行动落于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