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位于山东省中部,与“天下第一名山”泰山山城一体,是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古时这儿曾有“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之说,可谓古迹遍地,庙宇丛生。其中就包括著名的人文景观、历代帝王封禅祭祀泰山的驻跸之所、被誉为中国四大古建筑群之一的岱庙。庙内的主体建筑宋天贶殿是泰山神的道场,因宋真宗“降天书、封泰山”而敕造。殿内墙壁上有一幅巨型壁画,据说该题材绘画全国仅此一副,但成因至今不为人知!
在天贶殿内的东、北、西三面墙壁上绘有一巨幅壁画-《泰山神启跸回銮图》。该壁画高3.3米,长62米,东为“启跸”,西为“回銮”,“启”寓意出发,“跸”为清扫街道,也作驻停之意,“回銮”是指返回。全画详细地描绘了泰山神出巡时浩浩荡荡的壮观场面,总计675人。所绘人物、马匹、骆驼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祥兽坐骑、山石林木、宫殿桥涵,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繁而不杂,是道教壁画杰作之一,堪称泰山人文景观一绝。
但见《启跸图》中,金銮殿前盔明甲亮的墀下卫士、冠袍带履的十八大学士恭敬送行,威严的东岳大帝端坐四轮六马的皇辇之上,文武百官前簇后拥。前面两轿陪行,左为炳灵王,右为延禧真人。再前是奇兽奔腾,卷起鸾旗飞舞,骑士驰骋,举仪仗列侍。开道的是狰狞鸣锣的夜叉和脚踏祥云的麒麟。宫乐奏响,琴瑟齐鸣,十八城隍接驾毕恭毕敬。整个场面威风凛凛,气势宏伟。《回銮图》之基本雷同,仅是增添了两夜叉抬虎和骆驼驮卷宗,以示出巡圆满成功。
相传,此画为宋代所绘,还原了宋真宗封禅泰山时的场景。但历代泰山典籍中,仅记载了天贶殿环廓内的十殿间罗七十二司,形容鬼神之像工巧奇丽,惟妙惟肖,却只字不提大殿内的壁画,实属让人难以理解!至民国年间,泰安学者赵新儒在其所著《新刻秦山小史》中,始称壁画“传为宋人手笔”,也没有确认。大殿曾屡遭火灾,又多次重修,即使真是宋代所绘,理论上也早已不复存在了。所以说它的成因至今依然不为人知!那么,今天我们看到的壁画又是谁绘制的呢?
清康熙七年六月,山东鄭城、莒县发生8.5级大地震,造成泰城“坏城垣民房几尽”,岱庙大殿更是“墙根俱以碎塌”。据康熙十七年(1678年)《重修岱庙履历纪事》记载,现存壁画为山东左布政使施天裔在震后重建岱庙时,组织人员重新绘制。《刘浩重修碑记》记载,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修岱庙时:“凡神像、大殿以及各殿宇、廊庑、门垣,全行拆改新修,次第具举。”其壁画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又进行重绘,并予以添补。
1928年5月至1929年5月,国民政府山东省主席孙良诚在泰安主政期间,在西壁筑戏台,后又在此驻军,殿内张贴标语,栽植木桩,建造马厩,遂使壁画被严重破坏。1931年,泰安学者赵新儒使人修补后安置铁栏加以保护。至“文革”时期,又在墙壁上张贴大字报,涂刷标语,后遂经修补,但因经年累月,壁画已是多处受损,下半部更是严重。2014年9月,景区邀请敦煌研究院首次对壁画进行修复,2015年11月份完工,工程总计历时14个月。
可以说,这幅堪称国宝的壁画可谓命运多舛!幸运地是,当地政府一直致力于对该画的保护,经过不懈的努力,终将让它又完好地呈现在游客面前,幸运至极!你对《泰山神启跸回銮图》的历史成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