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门附近的景点有孚王府、恒亲王府、段祺瑞宅、桂公府等。孚王府是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朱漆门扇上排列着纵九横七的63颗门钉,门前矗立的石狮子比天安门前的石狮子还要高大。——题记
第一章16.朝阳门站
朝阳门公交车站是北京交通网络的重要站点之一。
经过朝阳门站的线路有儿研所专线、机场巴士3线、快速公交2线。
乘坐特12内、12外、44内、44外、208夜、特2等公交车,可到达朝阳门南站。
乘坐75路、101路、109路、110路、112路、139路、202夜等公交车,可到达朝阳门外站。
乘坐58路、101路、109路、110路、112路、140路、202夜等公交车,可到达朝阳门内站。
地铁2号线、6号线都有朝阳门站。
站名来历:朝阳门是明、清两代老北京城的内城九门之一,已经拆除。
内城的东城墙除了东直门,就是朝阳门。
元代,这座城门叫齐化门,仅有城楼;到了明朝正统年间,重修城楼,又新建了箭楼、瓮城,齐化门改称朝阳门。
那个时候,北京城内需要的粮食都从此门运至,经常呈现往来粮车络绎不绝的景象,所以在瓮城门洞内刻有一束谷穗。
粮食进了朝阳门,就存放在附近的粮仓之中。附近的地名中有“禄米仓”“海运仓”“新太仓”等,都是当年存放官粮的仓库。
元、明、清三代,北京城除了“前三门”(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外,就以朝阳门关厢(城门外的大街和附近的地盘)最为热闹,这主要得益于京杭大运河。
早在隋朝就已开通的这条大运河,在蒙古人统治的元朝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成为连接北京与南方各省的一条重要交通命脉。
而朝阳门,正是离大运河北端的重要码头——通州码头最近的一座城门。
那时离京南去的官员、客商,或是由南方入京朝觐、经商的官员与客商,都要在朝阳门经停。因此,朝阳门一带往来的客商川流不息,一片车水马龙景象,各类店铺林立。
有行家考证,“朝阳”有两重意思,一是朝阳门在东方,由城内望去,是朝着太阳的方向;二是从城外来城内的人,则是朝着皇帝的方向走去,皇帝贵为天子,朝拜皇帝也叫做“朝阳”。
1978年,在消失的朝阳门原址上建起了立交桥。截至20世纪90年代,二环路上的立交桥已经达到了29座,而这其中有14座都和朝阳门一样,是以消失的城门命名的。
附近的主要人文景观:
●孚王府(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在朝阳门内大街路北137号的孚王府,是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
康熙皇帝去世后,由他的第四子胤(yìn)禛(zhēn)即位为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上台后遭到多数兄弟的反对,只有十三弟胤祥支持他。雍正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并为他在如今的王府井新东安商场东侧营建了怡亲王府。
1730年,怡亲王胤祥病重,雍正皇帝亲赴王府探视,但未能见到最后一面。雍正为胤祥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将怡亲王府改建为贤良寺,以示纪念。
胤祥的儿子弘晓继承王位做了第二任怡亲王,雍正为弘晓在朝阳门内大街另建了一座规模颇大的新王府。
1861年,咸丰皇帝死去,慈禧太后击败了妨碍她掌权的“顾命八大臣”,强令位居八大臣之首的第六任怡亲王、胤祥裔孙载垣自缢,并剥夺了他的王位。
3年之后,怡亲王府改赐给孚郡王奕譓(huì),称孚王府。因为奕譓是道光皇帝的第九子,俗称“九爷府”。
孚王府的朱漆门扇上排列着纵九横七的63颗门钉,门前矗立的石狮足有两人多高,比天安门前的石狮还要高大。
从王府正门进去,一条高出庭院地面一米的丹陛旱桥直通正殿银安殿。王府院落跨过东四头条、二条两个胡同,北墙直抵东四三条,东、西还各有一座跨院。
当年,王爷和家属都住在西跨院,而东跨院是库房及仆人居住的地方。
孚王府的主体建筑现由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办公占用。
●恒亲王府(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朝阳门内北小街福夹道1号烧酒胡同的恒亲王府,原为康熙第五子恒亲王允祺的王府,俗称“五爷府”。
●段祺瑞宅(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仓南胡同的段祺瑞宅,原来是清朝康熙皇帝第二十二子允祜府,北洋政府时期被段祺瑞所得。
段祺瑞(公元1865~1936年),皖系军阀首领,1896年随袁世凯创办北洋军,与王士珍、冯国璋并称“北洋三杰”。
辛亥革命后,段祺瑞在北洋政府任过陆军总长、参谋总长、国务总理;1924年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镇压学生游行,造成三一八惨案,被迫下野。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遭到段祺瑞的严词拒绝。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病逝于上海宏恩医院。
●桂公府(东城区保护文物单位)
坐落在东城区朝阳门内芳嘉园11号的桂公府,明代时叫方家园,后改建净业庵。清代,大将军胜保在净业庵的旧址上建了此宅。随后,清廷将其转赐给慈禧之弟承恩公桂祥,故称桂公府。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