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锦江河畔,你是否有被河中水鸟齐飞的场景所吸引的经历?身处于城市街头,你是否有被树梢上的声声蝉叫带回童年记忆的瞬间?奔跑在天府绿道,你是否有远离“钢筋水泥”、重归鸟语花香自然之境的感觉? 无论哪种体验,不可否认的是,得益于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与动物在城市共生的场景越发普遍。城市中越来越多的湿地、森林公园,为这些野生精灵在成都“定居”提供了良好环境。而城市中众多动植物身影的加入,也尽显一片安逸和谐。 5年间 成都新增45种鸟儿“落户” 今年3月3日,第八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当天成都发布了2020年度成都市生物多样性监测报告。根据监测报告,成都现记录的高等植物有4459种,占全国14%,占全省41%;记录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700种,其中兽类129种(占全国19%,全省57%),鸟类496种(占全国33%,全省65%),两栖类33种,爬行类42种,内陆水体鱼类129种。 实际上,从今年3月到5月,仅仅两个多月,成都鸟类分布的最新纪录便再次被打破,达到511种。而在以往的5年间,成都新增了45种鸟儿“落户”,包括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海南鳽等全球濒危鸟类。 作为世界著名观赏珍禽的黑天鹅,正是成都众多鸟类的代表之一。这种一般栖息于海岸、海湾、湖泊等水域的鸟类,在今年3月被救治后便“安居”在成都锦城湖湿地公园内。如今,它每天摇摇摆摆踱步在公园内,并且丝毫不畏惧围观它的市民。而留住这只黑天鹅的背后,不仅有着城市的善意,也源于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 不仅是鸟类的增加,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大熊猫及其伴生动物频繁“出镜”。大熊猫、羚牛、林麝、黑熊等在山上漫步,川金丝猴在林间穿梭、跳跃。73只野生大熊猫和众多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此“安居”。不少珍稀野生植物也在成都被发现。香果树是国家Ⅱ级珍稀濒危树种,该树种资源分布少,繁殖比较困难。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科研人员首次发现了香果树,且种群数量约30株,胸径最大者74厘米,自然更新良好。 成都启动增绿项目8263个 新增绿地面积3885万平方米 越来越多的珍稀动植物被发现,也印证着成都市生物多样性的巨大变化。根据监测报告,在生态环境方面,2020年,成都森林面积由46.41万公顷增加到57.62万公顷,森林蓄积由3224万立方米增加到367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38.3%提高到40.2%。同时,成都深入实施“全域增绿”专项行动,启动增绿项目8263个,新增绿地面积3885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8.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较2016年分别增长1.52%、3.61%、6.91%;完成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11万亩。 在植物方面,根据监测报告,与已公布的成都市原有植物3390种相比,成都市新增植物1069种,新记录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7种,包括新记录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东北红豆杉、峨眉拟单性木兰2种;新记录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香榧、董棕等25种。在动物方面,与2018年记录的陆生野生动物625种相比,2020年成都市新记录动物种数共计75种,包括新记录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邓文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