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布江达县江达乡太昭村以十八军进藏和唐蕃古道元素为依托,着力打造红色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党校实训基地,并建成了集民俗、历史、红色旅游于一体的陈列馆,供游客参观游览。当地实行党员‘三包’,大力推行“乡镇干部包村、党小组长包党员、党员包农户”的基层党建模式,宣讲党的三农政策,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党建立村”,走出了一条产业强村、旅游富村的好路子。“村里的发展有了主心骨,产业有了带头人,集体经济越来越强,农民口袋越来越鼓,这些都离不开党建的引领。”(农民日报8月20日)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标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要从农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五个方面着手,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也是最为基础的一环,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内生动力。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乡村产业振兴,就是要形成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体系,为农民持续增收、生活富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因此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发展相应特色产业,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旅则旅,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走出一条科学有效、农民受益的产业发展之路,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从快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敢于迈出第一步,要加强农业创新技术与实际农业生产的紧密联系。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因此我们必须增加乡村农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积极学习先进地区的产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相关产业,发挥乡村特色,从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出台相应行之有效的措施,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农村产业振兴。
勇于走出第二步,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乡村振兴的目的是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片面增收,坚持绿色产业发展,提升品质,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制定更加细化和完善的政策及法律法规,强化对农村的的环境监管,避免城市和工业化污染向农村转移。
善于走好第三步,政策支持更多地向农村产业倾斜。一方面要继续保障农产品供给,让城乡居民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食品。另一方面,则需要坚持保供给、调结构、转方式并行,尤其是需要促进农业结构、生产方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应当支持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耕地有序休耕、轮作,坡度较高的耕地有序退出耕种或进入后备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