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马河畔,伫立着一座名为涞水的县城。古往今来,涞水一直是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其中包括著名的野三坡景区,每逢佳节,这儿都会变得热闹非凡。如今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前往景区观光、游玩的人更是与日俱增,熙熙攘攘的人群与车流在街道上穿梭,把这片土地映得更加繁盛。
凭借着“野三坡景区”这块金字招牌,周围的居民都纷纷掀起了开办“民宿”的浪潮,南峪村的徐术刚就是浪花之一。
早年间,徐术刚一直外出务工,但听闻村里要开办合作社民宿的计划,他毅然决然,选择了返回家乡。“当时村里组织办合作社民宿,国家、社会都来支持。而且,我在外打工其实挣不了什么钱,家里老人、小孩还需要照顾,回来有很多好处。”
2016年,南峪村第一批民宿建成了,村里人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麻麻花的山坡”。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些讲究,“麻麻花”是当地的一种特色野菜,采下来可做成餐食配料,用处颇多,而且这种“花”遍布山坡,前来居住的旅客走出民宿便可望见美丽的“花田”,真正做到了名副其实。
在第一批民宿的带领下,南峪村迎来了许多外地游客,村民们亲身感受到了民宿带来的红利,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的业务让大家眼红不已,所有人都开始涌入“建民宿”的浪潮,徐术刚自然也不例外,当时手头资金不足的他,从入户宣传的农行那里看到了希望。
徐术刚家旧宅
“我当时向农行贷了款,因为是疫情期间,我就选择了惠农e贷这种线上贷款的方式。农行很快就把几十万审批下来了,借着这笔钱我把家里好好的翻修了一遍,五一期间,家里的民宿客房早早就被订完了,而且还收到了客户的好评呢。”
7天,20万,给徐术刚的生活带来了改变,如今,他的家被改造成了漂亮、现代化的居所,游客可以在小院里沐浴阳光,在客厅里品尝咖啡,在小屋里阅读书籍,这种舒适宜人的环境让居住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徐术刚家旧改民宿
除了南峪村,向东100公里外的苟各庄镇,也加入了打造“旅游产业”的计划。苟各庄镇毗邻著名的野三坡风景区,依托着雄安新区建设成长,正是这样的地缘优势,苟各庄常年灯火通明,觥筹交错、人来客往的场面也给村庄增添了不少的烟火气息,张润帅就在这里经营着自家的饭庄。
“‘挖掘乡愁’是自己开饭庄的目的之一,看到这里发展的越来越好,就想要做好本地特色的产品,为外地游客提供更加正宗的本地菜。”提起自家做的美食,张润帅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因为这是张润帅打造本地特色产品迈出的第一步。既然第一步有了好的产品,第二步自然也要有好的推广环境,张润帅当时萌生了重新装修饭店的想法。
去年,由于疫情影响,张润帅也面临了资金上的难题,但是农行及时推出的惠农政策,给张润帅帮了不小的忙。
“当时农行来村里推广惠农e贷,我向农行借了几十万,想要解决当时的困境。”那是张润帅做出决定后,贷入的第一笔资金,如今,经过改头换面的饭庄,始终是座无虚席。
张润帅河边酒馆
投入乡村建设的,远不止这些“本地居民”,“外来青年”也开始加入其中,李博就是其中之一。李博是农行里的90后员工,接到去龙安村的扶贫任务时,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使命感。“我以前就生长在农村,回到乡村于我而言,更像是一个使命,而不是任务。”李博说的很诚恳,事实上,他也用行动表示,这些绝不是言不由衷。
在龙安村,李博收获了一群“家人”。“这儿的人很朴实,无论工作到多晚,村民们都会叫我去吃饭,还经常给我送一些自己家种的土特产。”这是李博的原话,对他来说,村民的热情让李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能够收获村民们的喜爱,是李博将心比心一步步换来的。
蔡秀玲是生活在龙安村的老人,双眼白内障让她几近失明。由于老人早年丧夫,仅有的一个儿子也因为车祸变成了智力残障,无人看护的她,得到了李博的帮助。18年10月的一天,李博早早来到了老人家中,帮助收拾东西后就赶到了医院。手术期间,李博寸步不离地守在手术室外,焦急的等待。“护士一开始以为我是家属,知道我是驻村干部还挺吃惊的。她没想到我们还会亲自陪着老人过来,表示还挺感动的。”
所有的“没想到”对李博来说是责任,也是义务。如今,蔡秀玲老人又重见了光明,她逢人便说:“是县农行帮我医好了病。”
李博探访旧房改造
这些感人的事迹每天都在上演,涞水支行的王江浩对扶贫一事也深有体会。
王江浩曾顶着风雪驱车数百公里,走遍山区各个村镇,只为尽快打通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这并非一腔孤勇,在短短几年,涞水县累计升级了助农取款服务点313个,超额完成计划,这些服务点覆盖了将近263个行政村,实现乡镇覆盖率100%。显然,扶贫人员的辛勤付出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除了设立取款服务点,王江浩还带领团队深入农户家中宣传。“为了让村民了解,让他们实地感受,我们专门派了客户经理用手机操作,挨家挨户的向他们介绍。”村民们对这些现代化操作的包容度很高,仅一年的时间,农行就为村民们发放了630笔惠农e贷,其中包含了 “民宿贷”、“种植贷”等多种特色产品,贷出的金额达到了8312万,实现了从“点上开花”到“面上铺开”的改变。
然而,现代化的操作绝不仅仅体现在借贷之中,对于村民而言,技术也大有用处。为了让村民们感受到技术的优势,王江浩帮助村民们在“扶贫商城”开了户,农业银行的“扶贫商城”搭建了农户和消费者之间的虚拟桥梁,让村里的特色农产品有了飞出大山的机会,于当地的村民而言,这可谓是一条致富的创新之路。
涞水县南峪村旧房改民宿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时代,农村地区的个体试图挖掘自己的价值,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而社会,也在努力探索一些新的维度,以期让村民与其适配,实现物尽其用。
也许未来,涞水会形成一种自己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将会迎来一种富足的生活,扎扎实实地依托自身条件展现出属于涞水的面貌。
转自:搜狐新闻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