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宁夏政法)
巍巍贺兰山下
层层麦浪翠嫩欲滴
鸭群嬉戏 鱼儿跃腾
稻花香里
一幅“塞上江南 鱼米之乡”
的恬适画卷缓缓展开
这里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也是宁夏银川市贺兰县人民法院
“无讼村居”创建点
8月9日下午
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法委
与宁夏法治报社
联合策划的
“凝聚政法力量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系列网络直播
首场——乡村治理主题直播
在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
正式开播
在中央政法委中国长安网的大力支持
贺兰县人民法院的倾力配合下
截止当天下午5点30分
各新媒体平台累计观看量达103.2万
百万网友共同见证
乡村振兴道路上
乘风破浪 保驾护航的宁夏政法力量
昔日“空心村” 成网红打卡地
是什么让无数网友上“瘾”?
一望无垠的田野里碧波荡漾,一幅幅 “稻田画”惟妙惟肖,仿佛种出来的不是庄稼,而是巨幅画卷、是艺术瑰宝。
田园风光、诗情画意,坐落于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的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欣赏田园风光,体验农耕乐趣。谁会想到,曾几何时,这里是远近闻名的“空心村”。
赵建文是“稻渔空间”的负责人,这位与庄稼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赵大米”,一直有个心愿:生产最好吃的大米。
2012年起,赵建文流转土地建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尝试稻、蟹、鱼、鸭等立体生态种养生产。园区将自然生态和农业、渔业、休闲旅游结合,探索出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新模式,不仅给游客带来“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旅游体验,同时带动周边农民就业,实现农民增收。
直播中,主播随机采访了一位“鸭司令”。她告诉主播,过去土地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每亩田产出最多800元左右,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大面积机械化,干的农活比过去少,每亩田产的稻米反而多了,加上卖鸭子、入股分红的钱,年收入增加了好几万。
生活富裕了,村居环境变美了,村民脸上的笑容更多了,这是绘就在阡陌纵横里的美丽新农村画卷。而在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背后,是一场正在宁夏大地如火如荼展开的,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有矛盾上法庭?
“无讼村居” 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有问题找警察,有矛盾上法庭。”这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黄金守则,现在这个说法要变一变了,因为很多的矛盾在诉前就能解决,这全归功于“无讼村居”推行创建。
“无讼”既不是没有纠纷,也不是完全没有诉讼,而是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多方调解,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让纠纷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2020年9月,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非诉讼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最高人民法院 、自治区高院“一站式”建设工作要求,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贺兰县人民法院在常信乡四十里店村等7个乡村、社区挂牌成立“无讼村居”创建点及法官联络点,在乡村、社区推广“百姓说事,法官说法”,推动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
贺兰县人民法院立岗人民法庭庭长周新涛是驻四十里店村的联络法官,每周他都会来村里 “坐诊”,与村、乡调委会成员、驻村律师、司法联络员共同接待来访居民,解答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帮助。
今年4月,周新涛了解到村委会与村民王学祥有一起长达20多年的纠纷。1996年至1998年,贺兰县常信乡原光明村因乡村改造施工,拖欠王学祥35423元工程款。2004年,政府实施合乡并镇,王学祥的欠款一直未得到解决。详细了解情况后,周新涛立即通知王学祥到村委会,与村委会主任进行调解。最终四十里店村村委会同意向王学祥支付剩余工程款35423元,并支付利息2万元,于2021年5月底前付清。立岗法庭对该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
不伤和气、不伤面子、不花钱、少跑腿,在贺兰县四十里店村,这种既接地气又聚人气的纠纷解决方式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直播中,谈及曾经“单兵作战”与如今联合调解的变化,四十里店村党支部书记张立感慨万千:“过去给村民做调解工作,矛盾双方往往听不进意见,常常甩下一句‘大不了到法院打官司’不欢而散。建立‘无讼村’后,不管遇到啥纠纷,通过法官和特邀调解员的耐心工作,群众们接受率很高,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张蕴秀/文 张平/图 丁村/海报设计)
监制: 马惠莲 编辑: 赵怡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