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缩小的城市,城市是放大的建筑。
我相信,任何一个喜欢建筑摄影的旅行者,当来到一座陌生城市时,一定会走街串巷,不断地去摸索城市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不论是历经岁月沧桑的老建筑,还是现代文明下的高楼大厦,它们都在深深影响着城市的空间与美感。
我每次站在窗前,去遥望那座堪称“华中第一高楼”(目前武汉最高楼)的武汉绿地中心,就忍不住在想,现代主义建筑试图驯服和凌驾于城市肌体之上,自古有之的“权力形状”有没有考虑过城市空间和美感?
有时候也在想,它会在2021年完成所有建设吗? 作为普通人,我真想站在楼顶一览武汉三镇之壮阔风光呢。
大江大湖大武汉,城市有建筑之大,并不稀奇。尼采说,建筑是一种权力的雄辩术。其实,也是城市崛起的一种雄辩术。
“华中第一高楼”意味着什么?有一个网友是这么说的,意味着武汉在华中地区的崛起。不少自媒体在发表武汉相关的城市经济分析的时候,也会以“华中第一城”来形容武汉。
武汉的第一座高楼,最早可追溯至1909年建成的汉口水塔,塔高41.3米,由英国工程师穆尔设计监制,是大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如今水塔下面的一条美食街在汉口小有名气。
1984年,晴川饭店耸立于汉阳长江之畔,高88.6米,成为当时武汉的“第一高楼”。这座酒店建成后,接待过多国政要和外宾。
每年春天,晴川阁酒店的樱花成为武汉赏樱胜地之一。
1996年,武胜路口高达176米的圆顶建筑:泰合广场取而代之,成为“第一高楼”,曾经荣获国家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
1997年,武汉国贸大厦成为武汉的“第一高楼”,楼高212.5米,楼顶平台是直升飞机停机坪。1999年,武汉世贸广场夺冠;2010年,民生银行大厦夺冠。
武汉的城市建筑之快、之高,一直在不断加速,绿地中心成为所有武汉人的期待,有的人称呼它是“华中一哥”。
武汉绿地中心是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项目的核心部分,由美国SOM建筑设计事务所担当设计,曾设计过迪拜哈利法塔、上海金茂大厦,以及世界众多国家的著名摩天建筑。
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超五星级酒店、高档商场、顶级写字楼和公寓等于一体的超高层城市综合体。
但提到这座建筑,武汉人一定有很多话说。我作为旅居者,时常是听到他们对“绿地中心”的不同看法,但较为统一的态度,就是“可惜”。
百度百科中是这样描述它的:是中国武汉市的一座超高层地标式摩天大楼,原设计高度636米。
武汉人的惋惜之处就在于“原设计高度636米”。如果绿地中心依最初设计高度完成636米,那么它将超越上海中心大厦(632米),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楼。
我每次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想起湖北省博物馆里的那把“天下第一剑”,拔地而起,剑指苍穹,是有越王勾践剑的灵感元素在里头吧?
原设计方案中,这座大楼的顶端是呈弧形尖。
但由于限高令,武汉绿地中心的高度从636米“砍”到475米,“尖端”变成了“平端”(也有人直接称呼它“秃顶”),“中华一哥”又多了一个“平头哥”的绰号。
其实,所有超高层建筑在未封顶前,高度几乎是“不可控”的。
但武汉绿地中心的高度下滑仍是令不少武汉人感到惋惜,对它的完工时间也不像曾经那么期待。有的人提到它,甚至是用“武汉人之痛”这五个字来形容。其实,最心痛的还是建筑师。
实际上,475米的高度对一座城市而言也是非常有优势的。
站在武汉三镇,不论是哪个方向都能见到它挺拔的身姿,不知不觉中已成为城市象征之一,成为城市空间中的一个醒目所在,吸引了不少城市摄影爱好者、旅行者的目光。
人们在拍摄它的同时,会不会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如此之高的一座摩天大楼,要如何融入一座城市的美感中?目前而言,武昌滨江之畔的它,仍是一个“孤立”的孤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