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寺塔林是我国佛教寺院中较大的塔林之一,有资料称是全国第六大塔林,被誉为“古塔博物馆”。 ——题记
神通寺遗址上的现存墓塔林,是自金朝以后历代高僧的墓地,存有墓塔46座、墓碑15通,也是我国佛教寺院中较大的塔林之一,有资料称是全国第六大塔林。
塔林中以石塔为主,亦有砖塔,偶有砖石结合的塔,造型迥异,各有千秋,被誉为“古塔博物馆”。
此处墓塔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塔身和塔顶形状不同,可以分成密檐式、阙式、经幢式、亭阁式、钟式、圆筒式、圆球式等,或精雕细琢,或粗狂豪放,不拘一格。
塔林中有两座密檐式砖塔,均为东向,好似双峰对峙。
这两座塔都很简朴,其形状跟少林寺塔林中的许多明代砖塔相似。
偏南的墓塔周身没有任何装饰,每层塔檐都是叠涩而出,共有四层。最下一层的东面有一小龛,里面一小块石碑上面刻着“希公之塔记,南无阿弥陀佛,大朝国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九月初六日毕”,行书,字迹潦草。
偏北的一座一层也没有雕饰,只是一层塔檐用砖块仿斗拱,共三层。墓塔正面刻着“□元公法师之塔,大朝国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二月三十日建”,楷书,字迹工整,棱角分明,颇有魏碑风骨。
所谓大朝国,是元朝建立之前成吉思汗创立的“蒙古汗国”。
1262年,也是宋理宗景定三年;1268年,也是宋度宗咸淳四年。
南宋是1279年灭亡的,所以,这两座塔也算是宋代的。
神通寺住持善清的“清公山主之塔”,是现存塔林中较早的一座墓塔,砖结构,平面六角形,密檐式,共五层,每层塔檐都有砖仿的斗拱,塔身上还有精美的香炉、花瓶等砖雕。
第一层有一座门,门楼由槅扇门、斗拱、檐枋、屋顶组成,门上山花朝前,雕工精细,颇有宋代建筑的雕饰风格。善清的生平不详。
云公塔建于元代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建造时明显受到了清公塔的影响,也是山花向前。另一面塔身上有香炉、瓶花砖雕,非常漂亮。
据《通理妙明禅师淳愚长老云公碑铭》记载,云公乃德云大师,俗姓王,在济南避金兵之乱,“遂即神通寺清公祝发焉”。曾赴大都庆寿寺参见海云大宗师。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住持神通寺,大德七年圆寂。
南向的墓塔群中,靠前的是“大神通寺祖师兴公菩萨定慧之塔”,小篆,字迹工整。由此往左,塔身刻满了铭文。
最前面的是陀罗尼神咒,楷书,字迹精美,刻工优良。最后落款为“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岁次壬戊孟冬望日住持沙门法孙德敬立,金舆法孙智澄书篆”。
塔身为六边形,各构件都有精美的雕饰。
“贵公之塔”是一座亭阁式塔,用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共有三层,是塔林中最高大的石塔,厚朴雄浑,古拙威壮,石色绛褐。
一层塔身东面开门,塔心室顶有漂亮的彩绘莲花藻井;二层塔身的东面开佛龛,内有佛像结跏趺坐。
塔林中最著名的是“阙形双塔”,乃汉代阙式之风格,在我国现存塔林中为之仅见,考古专家对这两座墓塔都有较高的评价。
一座是“清惠明德大师敬公山主寿塔”,建于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塔身平面呈长方形,高约四米,三层须弥座之上是方形塔身,塔顶部是仿木结构三重檐屋顶,檐下是仿木斗拱造型。
神通寺著名高僧智澄撰书塔铭镌刻其上。
另一座是神通寺住持成公无为大师墓塔——“成公山主塔”,建于明世宗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全用石块筑成。
下部是石刻束腰须弥座,上面刻有牡丹、葵花、菊花等花草图案;座上立着长方体塔身,覆以石刻屋檐三重,歇山式;瓦栊、斗拱、垂脊等,全采汉阙模式,既无塔剎,又无佛教图像,独树一格,与一般墓塔大异其趣。
塔林中还有一种寿塔,是古代祝祷长寿之塔,即生前为自己或为师长所预设之塔碑,通例是在塔上刻字填朱,待寿塔主人过世后再将字迹中的朱红颜色去除掉。
有游览塔林者赞曰:
高塔巍峨,小塔厚朴,石塔浑朴刚戆,砖塔势劲婉巧,刚阳与柔婉浑然一体,犹如一处古典的书院。
伫立塔林,徘徊流连。觏晤(gòu wù,指会面)古塔,浑似默对一位高僧,又似聆教一位先哲,无需话语,看看那浸透沧桑的面容,摸摸那风雨释出的斑驳,胜读《金刚》《维摩诘》。
网上有百年前神通寺墓塔林的照片,那时候的墓塔还比较密集。
对照现在的塔林,百年前的墓塔数量大概比现在多一倍还不止。而且,一座最大的墓塔现在没有了,应该正好在现在唐代台基的位置上。
有网友分析说,这一座形制最大的墓塔,应该是祖师或者寺院历史上比较重要的高僧安息之地。此塔与其他的墓塔有一定距离,其他的墓塔环绕四周,与灵岩寺墓塔环绕法定塔的形制类似。
这也就能够解释,塔林中为什么北面的墓塔南向、西面的墓塔东向。他们都是对着这座巨大的墓塔。
台基北面最靠东的墓塔面朝西,或许这座巨大的墓塔就在台基以北、现在回廊的位置。
但是,这样重要的墓塔为什么踪迹全无,尚不得而知。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