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樟榕 图/廖澜)为积极相应国家提高农村地区、落后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率,提高民众普通话水平的号召,2021年7月11日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科研小队的五位同学到达四川省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开始了为期五天的普通话推广社会实践活动。
桃坪羌寨实景图
活动伊始,小队成员与当地的政府的杨书记进行了对话,在了解桃坪羌寨的文化历史和景区发展趋势、发展历史的前提下,与杨书记深入探讨当地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与活动的可行性,获得了杨书记的高度肯定与支持。小队成员整理网上查阅来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杨书记的访谈内容,发现桃坪羌寨作为高度商业化的旅游景区,有着一定的普通话基础,大多数商户基本能讲普通话。为了进一步调查桃坪羌寨的普通话普及情况以及普通话水平,以及更好的服务当地居民切实提高当地居民普通话水平,小队成员决定将这次的实践活动分为桃坪羌寨普通话水平考察调研与普通话教学推广两个板块。
对于普通话考察调研板块,科研小队的成员们将当地居民分为了普通居民、景区工作人员和商户三个主体,采用访谈的形式分别对三个主体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小队分为两个小组沿商业街道对居民开展访谈活动,访谈时居民积极配合小队成员的调研工作,为小队成员后续的整理工作起到了重要帮助。在两天的调研中,小队成员整理音频资料发现,当地的普通居民具有一定的普通话基础但由于语言环境等原因,普通话使用率并不高,绝大多数的居民更喜欢用四川话进行日常交流;同时因为来自四川的旅客占比最大,当地商户也多数用四川话和游客进行沟通交流;而景区工作人员出现分化现象,游客中心的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普通话水平能够熟练的使用普通话,但是景区的安保人员基本不说普通话,普通话水平较低,并且小队成员在访谈过程中发现景区的安保人员因为语言不通和游客出现了争执的现象。
针对这个现象,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分析,决定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对当地居民进行普通话推广,并根据三个主体类型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推广方式。面对果农与商户,小队成员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将普通话推广与帮助果农销售生态水果结合起来,在和商户沟通后,采用普通话叫卖的形式,在帮助果农销售水果的同时构建一个普通话交流环境,让果农能够习惯普通话交流从而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这个形式受到了当地果农的欢迎,小队成员也成功帮助当地居民提高了普通话水平。面对景区工作人员和普通居民,小队成员依旧是以对话的形式为主,采用“你说一句四川话,我教一句普通话”的方法帮助居民熟悉和学习普通话。此举也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可。
五天的时间转瞬即逝,小队成员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不仅了解了桃坪羌寨羌族的民族风貌、社会习俗,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推进了国家普通话推广的进程,提高了大学生素养,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了反哺社会;而且提高了自身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了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