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圆雕传拓技艺传承人陈志伟受吕梁市文物考古调查勘探队碑刻、石碣拓片保护项目之邀,对白马仙洞景区石碑进行保护研究。8月6日,陈志伟先生拓碑时意外发现一元代醮盆,上面刻录了大量文字,加上之前发现的一块元代梯型排版铭文碑,离石白马仙洞景区发现的元代碑刻已达到两块。
8月6日发现的醮盆石刻位于白马仙洞景区洞阳湖附近的土地庙内,此块石刻块造型呈八棱柱状,六面刻字,经考证识别,这块碑刻距今已有666年的历史,造型独特,文字丰富,具有很高的文物史料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圆雕传拓技艺传承人 陈志伟:我们面前的这个醮盆题记它是元代至正十五年,就是距现在666年的一个石刻,这个石刻和常见的不太一样,常见的醮盆它是个四面的,我们这个礁盆很特别,它是八面的,其中六面是有题记的,讲的很清楚,他为什么要做这个醮盆,为什么做这件功德,还是要让老百姓得到福祉,能够平安。
在白马仙洞景区洞阳观渊济阁的一面墙上,我们见到了文物保护研究人员发现的另一块方形石碑。因年代久远,这块石碑字迹已有些模糊,在进行拓印之后,整个碑刻的内容清晰地显现了出来。据碑文记载该碑也是元至正十五年制作,距今666年,所刻文字包含了神话传说、写景诗词、地方史志等多方面内容,碑文排布形式呈梯形状,极为罕见,具有很高的文物史料价值。
白马仙洞系列丛书作者 李晨光:我们现在跟前的这块碑,是洞阳观历史最久的碑,元朝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离现在正好是666年。在我们吕梁市来说元碑是极其罕见的。这么久远的元代的碑,一个从历史的久远来说,它的文物价值就很高;第二从它的造型,很别致;第三他的文字内容,可以说文采斑斓,描写的很好,细读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