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教培行业受到的“摧毁”式影响不同,文旅行业受到的影响是更加隐性而长远的。因为乍一看,文旅与双减政策关联度并不大——双减政策剑指“补课”、“超前学习”等学科类培训,而文旅行业中的泛研学与营地教育行业,其核心是课外实践与素质教育,与政策并不冲突。
但一些企业仍然认为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约访一家主要业务为泛研学及营地教育的龙头企业时,企业的公关负责人告诉新旅界(LvjieMedia)记者,暂时不方便接受采访。“现在政策刚出台,一切都还没定下来,很难作出明确的反馈。对行业来说太敏感了。”
另外,也有许多做研学与营地教育行业与做亲子游、儿童旅游产品的文旅人对此庆幸不已:孩子没课外班可上,空出了周末与寒暑假,他们的出游意愿是否会有大幅提升?家长和孩子们是否会将原来归属于补习班的时间用于参与各类素质教育型冬令营夏令营,去亲子乐园共游,或其他实践教育课程?
双减政策风暴来临,对文旅行业来说是福是祸?人们在观望政策如何落地,也在等待一个答案。
与文旅行业内常用的宽泛的“研学行业”概念不同,在政策定义上,研学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根据2016年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
从定义中就可以看出,狭义的研学行业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学校而非个体学生,其主要内容也不涉及学科培训,而是与学生课程实践要求紧密结合的校外实践。
因此,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党支部书记张萌表示,双减政策和研学行业的业务领域关系不大,理论上不会对其产生直接影响。“研学是校内综合实践教育在校外的延伸,是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创新形式。它可以说是原来春秋游活动的优化升级,只是现在的研学更侧重教育属性和课程属性。”
但他也认为,从长远来看,双减政策将使得许多专业教培机构把重心由课程培训转向研学业务,进而产生“鲶鱼效应”,倒逼整个行业实现升级,对研学旅行行业产生积极影响。
“原来研学旅行行业内,负责与学校对接的大多是旅游目的地、旅行社和小规模的基地营地与教育公司,而现在受双减政策影响,未来或许会有更多有资本、有师资、有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的教培机构涌入研学赛道,促使企业间产生良性竞争,加速推进其标准化,规范化,让行业向好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行业竞争对手增加,也将使研学旅行行业的课程内容与形式得到进一步优化。据了解,现阶段的研学旅行内容承接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体系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国防教育与红色教育、劳动教育、创客教育”三大领域,而教培机构未来在向这些领域转型时,或许将提供与现阶段的“旅游参观”为主的研学完全不同的、更为专业的课程。
“他们完全可以发挥自己在教培行业中的优势,做好研学旅行的内容,为学校的实践教育提供更多的选择。”
但与此同时,无论是对学科教培企业还是对文旅企业,研学都是一个有较高获客门槛的市场。季高集团董事长李慧华告诉新旅界,要介入研学市场,需要跟当地教育局建立联系,学生的春秋游和研学旅行也有一些头部旅行社垄断着市场。而且受研学的非盈利性限制,其客单价较低,盈利空间有限。
“如果未来更多的企业要去进入这个市场,那必须要在产品的开发上下功夫,看怎么能够在满足学校与学生的需求、保证性价比的同时,确保自己的盈利能力。”
但对广义的研学行业——即在寒暑假等非在校时间举办冬夏令营的泛营地教育行业来说,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
北京青青部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王凯昊表示,双减政策虽然理论上并不会打击到专注学生素质教育、不涉及超前学习与课本内容培训的营地教育行业,但在政策落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政府从严治理、“层层加码”的情况,所有与“课外教育”相关的机构都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被“擦枪走火”所波及。
“现阶段一切都是未知,还是要看未来各地政府会以怎样的力度、怎样的方式来执行政策。变数很大,很难定性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
但即便难以定性,行业相关企业也必然会受到政策的影响。王凯昊认为,双减政策主要将对泛研学及营地教育行业的企业发展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相关企业可能要面临更严格的资质审查;二是企业融资变难,要更重视盈利能力和保持现金流。
他表示,原来研学行业没有明确的政策法规进行规范,师资与课程内容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自由度,但未来随着监管趋严,企业资质、教师的资格、课程内容或将都出现明确限制。
而更加严重的打击则来自于资本市场的温度骤降。双减政策中提出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等内容让资本开始加速撤出泛教育行业,使得泛研学行业与营地教育行业在得到融资的可能性变得十分渺茫。
“企业上市的道路基本被政策堵死,二级市场被关闭,一级市场自然很难发展。未来做营地教育行业的企业得到投资的可能性很低,业务经营全都要靠自有资金,企业发展速度、人才引进都会受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以往龙头企业“快速做大→获得投资→实现上市回馈投资方”的发展路径已经消失,企业只能走“保守路线”。“融资难,就得稳扎稳打,有必要的话就缩编裁员,总之要保证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成为‘赚钱的公司’。”
但王凯昊也认为,这些影响都是“后话”,具体影响的大小程度还要看政策将会以怎样的方式执行。短期来看,其实双减政策对企业订单几乎没有影响。他告诉记者,青青部落近两周有许多家长退单,大量研学旅行项目被迫取消,但这主要是受上海台风、各地疫情复发影响。“比起双减政策,极端天气、疫情反复这些与研学企业更直接相关,更让人头疼。如果没有这些,其实即便有双减政策,企业也该怎么做怎么做就好了。”
而业界最为关心的还有一点:价值千亿的教培市场被关闭,其对应的市场需求,未来是否会转向其他领域释放?
张萌认为,由于教培机构被迫“转型”素质教育,加大在研学旅行与营地教育的投入,这一需求或许可以逐渐被培养起来。“在学校教育的完善和政策的配合下,未来,家长的观念可能也会得到逐步的转变,这部分市场多少会流向素质教育,利好居多。”
李慧华也对此表示乐观。他认为,虽然现阶段政策的落地形式与力度未知,但从文旅行业的长远发展看,双减政策或许的确会为文旅市场带来重大利好。而随着双减政策下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张,行业也需要进一步强化头部品牌,提供新的文旅产品。
“以营地教育为例,原来的营地教育基本都是冬令营夏令营这种长期班,现在有了双减政策,如果政策真的会得到比较彻底的贯彻执行,那一日营、两日营那样的短期课程产品未来可能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去抓住‘周末教育’这个点,把周末的营地教育产品做大做强。”
但他也提出,“周末营”类的产品客单价相比夏冬令营低很多,扣除吃住费用、接送费用、培训老师的工资、营地费用及其他各类成本后,盈利空间并不高,因此需要企业在产品上下更多功夫以拉高客单价。
而就季高集团自身而言,他表示,作为以亲子乐园为平台和载体,以亲子+教育、亲子+体育、亲子+度假这类“亲子+”复合业态产品为主的提供商,季高集团未来将开始逐步涉猎亲子+游戏、亲子+研学这类业态,推出更多相关产品。
王凯昊则提醒业界,在学科培训的需求能否向泛研学及文旅行业释放这个问题上不要盲目乐观。“课内培训的需求是一时半会儿难以替代的,现在辅导班途径被关闭,很可能只是供给方由行业龙头转向地面‘散兵’,家长反而会投入更多去寻找补课类的资源,花在研学旅行、营地教育等素质拓展课程等项目上的金钱、精力和时间可能更少。”
总的来说,双减政策给文旅行业带来的是福是祸还有待时间验证,这可能主要取决于各地落地政策时的执行力度与执行方式。但无论如何,变革已悄然开始,未来泛研学与营地教育行业、亲子游行业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向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而在市场被逐步释放后,或许会出现更多新的产品、新的业态,给文旅行业带来不一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