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通寺,位于贵州省安顺城区新大十字塔山广场的西秀白塔山脚下,始建于1274年,是安顺城建城前三大元代建筑(钟鼓楼、西秀山塔、圆通寺)之一。初建时仅一门一院一殿,供奉圆通观音大士,明初毁于兵戒。明洪武十八年(1385)重修扩建,占地三十余亩、贵州省政府于2006年6月将圆通寺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修后的圆通寺造端宏大,殿宇巍峨。山门五间为悬山顶建筑,中门高耸,左右略低,门外额曰:“圆通古寺”,内题曰:“黔境第一山”,传均为四平侯沐英所书,字三尺见方,雄奇浑厚,显颜字风骨。山门内塑四大天王,或擎伞或执蛇或仗剑或弹琵琶分列左右,身高丈五,蓝面金身,峥嵘威严。
进门一院略狭,有宫墙左右直接前殿厢房。院宫墙右有门别通一院,有厅房数间为香客房。前殿亦五间,原为接引殿,供接引佛,后改韦驮殿,铸韦驮铜像一尊,高丈二,造型生动,威武雄奇。又塑诸天菩萨五百罗汉于壁龛,其造型情态各异,非俗手可比。前殿有两厢两庑,各为禅房、香堂,亦宽敞明亮。
前殿后一院甚宽,宫墙沿前殿厢房左右连接大殿两庑。大殿为九楹,为圆通寺原观音殿,亦是该寺主殿。歇山式飞檐屋顶,高大宏阔。左右两庑各五间,高与殿齐。大殿额曰:“大雄宝殿”,为清道光元年(公元1850年)重修时安顺知府常恩手书。殿中塑大佛三尊,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为药师佛,右为阿弥陀佛(接引佛)。每尊佛像高二丈余,皆金身彩塑。其殿后缘高可五丈,阔三丈有奇。边为火焰形状,连贯龙凤万花,诸天罗列,五彩翠然,诚巨观也。佛前侍立之阿难、迦叶0,皆丈六金身。大佛左右两旁须弥座中,塑十八罗汉,彩绘金身,形态生动,惟妙惟肖。殿中塑像造型精巧,线条流动,衣纹飘逸,神采飞扬,为当时西南诸省、府、州、县雕塑彩绘之上品,声名远播沿海及东南亚。一时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纷至沓来,誉为西南及东南亚佛教圣地,沐英所题“黔境第一山”诚不虚妄。
大殿后又一院,左右各有厢房、厅房五间,为方丈、住持所居。寺僧为临济正宗,其衣单香灯之供仰给,有寺庙庄田租谷及善男信女之香火。左右厢房、厅房直接后殿,后殿即观音楼,又称“大悲阁”。观音楼为三层歇山式飞檐建筑,与城中诸楼阁攒尖式飞檐大为不同,唯此独一。楼后多古柏,极清幽雅静。“大悲阁”与西秀山之间有一井,名“洗心井”,由此而登西秀山。山北有洞名“黑风洞”,久封闭,传说洞中有乌龙出没,祸及人殃,故建寺以镇之。
景区看点;安顺西秀白塔坐落于市内西南隅西秀山顶,是一座等六边形椎状封闭檐式石塔。西秀山石塔又叫望城塔。除塔基和塔顶外,共有七层,以白色料石镶砌而成。塔身高约10米,塔尖稍有损坏,其余均保存完好。石塔六壁自上而下刻有六尊佛名;各佛名下方,分别雕一尺见方的佛像一尊,佛像下又各有同等大小神像一躯。西秀山昔为安顺八景之一。石塔建于山顶,视觉和谐,比例协调,加之山上遍植松柏等树木,使这块地方显得天蓝、塔白、树绿、山秀,景色十分宜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