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雪糕、圆明园荷花雪糕、大熊猫雪糕、兵马俑雪糕……今年5月份开始,全国各大景区纷纷加入文创雪糕的大军,夏季清凉消暑的雪糕也“火”到“出圈”。在重庆,洪崖洞、磁器口、长江索道、李子坝等各大网红景点,文创雪糕的出现,同样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打卡”。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经有百余家景区推出文创雪糕,一支支高颜值的文创雪糕,成为景点IP推广招牌与游客们的“打卡神器”。
然而,短短几个月时间,刚刚“火”起来的文创雪糕似乎开始降温。如何通过文创的力量带动文旅市场消费动力?7月31日,记者进行了调查。
重庆文创雪糕市场销售遇冷
作为重庆的老牌网红旅游地,磁器口是外地游客和本地游客都爱去的地方。上个月,磁器口版的文创雪糕上市,其火热程度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
7月31日,记者来到重庆磁器口后街,街上的游客来来往往,但却很少看到文创雪糕的身影。偶然看到两个小朋友,拿着草莓味的文创雪糕走在路上。记者循着他们来时的方向,找到了一处文创雪糕的售卖点。记者在售卖点停留了5分钟,偶尔有几位游客前来询问,却始终没人购买雪糕。
现场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磁器口文创雪糕在刚开始售卖时,最多时一天能卖出600余支,“现在天气热了,反而买的人比之前少了。”
无独有偶。重庆洪崖洞景区推出巧克力和草莓两种口味的文创雪糕,一家销售门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的销售情况和之前没得比,“最近雪糕销售量都不稳定,大约一天能卖出几十支雪糕,很少一天能卖到100支以上。”
记者发现,目前市面上,文创雪糕的价格普遍高于普通雪糕价格,有十几元一支的,也有二三十元一支的。来自北京的游客王勤利说,文创雪糕的性价比肯定不高,买支雪糕拍照有点“到此一游”的意思,“我之前去西安时买过大雁塔的雪糕,所以这次在磁器口我就没有买。”
在洪崖洞,游客谢李平也“吐槽”起文创雪糕。她说,可能是重庆太热了,她买来雪糕想要拍照,但很快雪糕顶部就开始融化了,“发朋友圈都看不出来是吊脚楼造型。”
文创雪糕的消费动力不足
据中国饮食行业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冰淇淋市场规模自2014年开始就稳步以近10%的速率开始增长,到2021年,这个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600亿元。
“雪糕、冰淇淋有较大的市场规模和前景,所以能够吸引文创雪糕入局,但如果文创雪糕的文化IP不够强,就会缺少市场消费动力。”重庆交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姚琦表示,文创雪糕被赋予的文化意义更重,重庆市场的文创雪糕,无论是磁器口还是洪崖洞,都缺少像三星堆这样无可复制的文化IP,因此缺少打动消费者的核心元素。
姚琦认为,文创雪糕作为即食性产品,不能以纪念品的形式留存下来,消费者没有商品的永久所有权,“尝鲜期过去了,消费者会更理性看待这一文创产品,特别是一些地区的文创雪糕在外形和口感上都无法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这也是文创雪糕遇冷的一个原因。”
重庆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郭文正认为,文创雪糕虽然可以根据某个景区定制,具有一定独占性,但这种模式本身容易被大范围采用、复制,因此顾客粘性较差。“看似每个景区的雪糕外形都不同,可其实创意相同,如果景区不审视自身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质,只是简单模仿复制,消费者必然不买账,产品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
打造独一无二的文创产品
在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的当下,如何打造消费者满意的文创产品呢?
“打造文创产品,它的使用性、功能性、象征性、体验性都需要考虑在内”。姚琦认为,文创产品要突出差异性,“既然是文创产品,就需要和景区和当地的文化结合起来,做到独一无二,这样产品才有购买的意义,如果是能够简单复刻的产品,那就丧失了购买的意义。”
姚琦说,游客们选择来到景区,是因为景区自身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的吸引力。抓住游客出行心理,从景区自身做文章,这样创作出来的文创产品才能长久发展。
如今,Z世代已经成为市场消费的主力军,文创产品的购买者也多是95后。姚琦认为,文创产品的打造,应该向Z世代的消费观倾斜。在圈层文化下,Z世代有社交和消费为人设的两大消费特点,要想打造优质的文创产品,需要从产品颜值、社交属性等方面入手。
而郭文正认为,不必对文创雪糕给予过高的期待,文创雪糕可以作为景区吸引游客的一个点,和景点冰箱贴、明信片一样成为长期商品进行销售。而景区需要不断挖掘文化内涵,通过创意形式让景区文化得以延伸,让文创产品成为游客游览之后的文化体验载体,在旅游消费结束后,依然能长期观看、使用这些文创产品。
上游新闻记者 张瀚祥 实习生 孟祥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