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物局局长哭了!
连日来,河南多地遭遇罕见持续性强降雨。
作为文物大省、考古大省,河南现有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居全国第二。暴雨来袭后,郑州博物馆新馆、安阳博物馆等场馆漏水,洛阳龙门石窟景区伊河溢堤,开封顺天门遗址遭受管涌侵害……
多处文博单位遭受不同程度损失,令人揪心。
▲ 洪水中的龙门石窟
图片来源:央广网
“文物人太累了,我没有办法抢救所有的文物,我没有办法保障文物不受损,郑州博物馆馆长张霆说:‘作为文物工作者,文物的安全比我们的生命重要’,我泪流满面……”
日前,河南文物局局长田凯在朋友圈的一条动态,更让许多网友心疼。
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阅读量已高达3.2亿↓
当暴雨来袭,
“人在,文物在!”
当暴雨来临,
有这样一群逆行者,
拼尽全力与时间赛跑,
只为撑起文明的保护伞。
20日暴雨当天,
郑州博物馆南大厅大面积进水。
博物馆内,
武警多次催促赶快转移,
他们一直拖着就是不想离开。
“要先把文物搬到安全的地方”,
是他们的坚守,
文物安全了,他们才肯走。
▲ 郑州博物馆紧急转移文物
图片来源:郑州博物馆
暴雨,
对土类遗存是最大的危害。
一旦被雨水冲刷浸泡,
保存在土层中的千年历史遗存
可能就无可挽回。
在郑州双槐树遗址、
洛阳二里头遗址、
鹤壁辛村遗址等古遗址,
当雨势越来越大,
而他们还在挖排水沟,做排水防护;
有的地方雨势已经威胁到生命,
但他们仍然坚持到最后一刻才肯离开
……
“ 人在,文物在。”
这是每个河南文物考古人的信念。
▲ 鹤壁辛村遗址考古工作人员在雨中排水
图片来源:新华社
“感谢你们守护中华历史!”
“保障文物安全的同时,
你们也要平平安安的。”
全国各大博物馆集体联动,
“大家一起加油”。
河南文保工作者的坚守之所以打动人心,正是因为他们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展现了尽力保住珍贵文明成果的责任感。
中国青年报 任冠青
暴雨后文物还好吗?
“报个平安,文物都好,我们也好。”
郑州博物馆副书记、副馆长郭春媛说,整个撤离过程井然有序,文物完好无损。
▲馆内文物正陆续复位
图片来源:郑州博物馆
7月23日,河南博物院发文表示:报个平安,文物都好,我们也好。
河南文物局局长田凯表示,“河南5项24处世界文化遗产,在暴雨中保存的都基本完好,没有受大的损害。登封的11处世界文化遗产,总体状况保存良好,个别的出现漏雨、瓦片脱落情况,需要后期保护修缮。”
日前,国家文物局决定动用文物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项目资金,支持河南受灾文物应急、支护、抢险及勘察勘探等,确保受灾文物第一时间得到保护。
青空蔚蓝,阳光明媚,
风雨过后是晴天。
7月24日,
新郑黄帝故里考古工地开始灾后消杀;
7月25日,
安阳殷墟景区开放;
7月26日,
洛阳龙门石窟景区重新开门迎客;
7月27日,
河南博物院、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博物馆等
多个文博场所有序开放
……
大雨过后,
阳光携笑语而至,
这是每个文物人拼尽全力与时间赛跑的成果。
▲洪灾后,河南博物院开馆第一天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
河南文物局局长为什么哭了?
暴雨之下,时间紧迫,
对文物保护工作者来说
没有一件藏品可以被轻易舍弃,
也让当地文物保护工作者产生
“我没法抢救所有文物”的急切和揪心之痛。
急切之下的眼泪只为守住中华文明的根脉!
巡查、加固,
风雨前,未雨绸缪;
转移、排涝、清淤,
风雨中,舍命坚守。
“谢谢你们,守住历史。”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编辑部
封面图来源:中新网 殷墟景区供图
素材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河南频道、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河南日报、观察者网、中新社
编辑:李杨诗宇
责任编辑:刘烨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