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运河?齐鲁华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集中宣传活动29日在“江北水城”聊城举办。 孙婷婷 摄
中新网聊城7月29日电 (孙婷婷)山东将大运河文化与黄河文化、泉水文化、海洋文化融合,讲活“千年运河”故事,统筹保护传承利用关系,推动大运河(山东段)沿线文化和旅游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融合,全力构建沟通南北文旅融合的大廊道。
“千年运河·齐鲁华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集中宣传活动29日在“江北水城”聊城启动。该活动旨在展示山东省运河沿线5市和18个县(市、区)在大运河文化保护利用、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等方面的丰硕成果和亮点。山东将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打造成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活力迸发的产业集聚区,齐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交流互鉴高地。
“千年运河?齐鲁华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集中宣传活动29日在“江北水城”聊城举办。 孙婷婷 摄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二级巡视员白四座在致辞中表示,大运河山东段位于京杭大运河中部,在山东蜿蜒600余里,流经5市,是大运河贯通南北的重要河段,凝聚了中国古代水利科技的最高成就,沿线区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国大运河,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和责任。”
山东征集运河沿线8省市艺术家精心创作的“国家艺术基金运河绘事”作品150余件、8省市大运河文化公园。 孙婷婷 摄
“千年运河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历史遗存,催生了一座座文化名城,沟通融汇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地域文化,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历史见证和重要支撑。”白四座表示,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部省合作、区域协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将加强与运河沿线各地的联系,深化协同发展机制,强化资源整合与协作,协同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各项工作,形成“一盘棋”发展格局。
山东征集运河沿线8省市艺术家精心创作的“国家艺术基金运河绘事”作品150余件、8省市大运河文化公园。 孙婷婷 摄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孙树娥介绍说,大运河山东段流经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和德州,包括8段运河以及15处遗产点,河段占据总河段的近三分之一,遗产点超过四分之一,是南粮北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的交通动脉,尤其作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汶上县南旺分水枢纽在沟通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山东征集运河沿线8省市艺术家精心创作的“国家艺术基金运河绘事”作品150余件、8省市大运河文化公园。 孙婷婷 摄
“运河文化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促进了齐鲁文化与燕赵文化、吴越文化、秦晋文化等区域文化的交流融合,形成了一条绚丽多彩的文化带。”孙树娥说,此次集中宣传活动,山东征集了运河沿线8省市艺术家精心创作的“国家艺术基金运河绘事”作品150余件、8省市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成果图片200余幅。作品反映了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人文生态、民俗风情、历史人物、历史变迁、城市发展等内容,呈现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院长郑民德在现场作题为“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报告时表示,运河沿线遗产类型丰富、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程度差异较大。此外,运河断航百余年,河道状况标准不一。他认为,在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旅游产品关联度不高,产品雷同,结构单一的问题。“某些地区遗产保护意识薄弱,存在重开发、轻保护的观念,重视物质遗产,轻视非物质遗产现象突出。”
山东征集运河沿线8省市艺术家精心创作的“国家艺术基金运河绘事”作品150余件、8省市大运河文化公园。 孙婷婷 摄
据了解,中国大运河于2014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流淌着千年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