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都,常来长安—全国主流媒体西安看全运”—“三河一山”浐灞河绿道工程全域治水、碧水兴城
随着水质提升、河道治理、路网连通、城市增绿、生态修复、文化保护等工作的有序推进,古城西安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
7月30日下午,“千年古都,常来长安—全国主流媒体西安看全运”采访团一行来到“三河一山”浐灞河绿道工程。“三河一山”是集生态、文化、娱乐功能于一体,具有自然特征的廊道,在城市间被称为城市绿道。为的是增加城市绿道,建设“生态西安”,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三河”即渭河、浐灞河、沣河,“一山”为秦岭山脉。“三河一山”绿道即沿着三河河道及山脉沿线所修筑的绿道慢行系统。绿道工程建设内包含骑行道、步行道等游径工程,还包含绿化工程、驿站工程、标识系统、照明工程、连接工程、讲解系统等以及停车、租赁等诸多配套设施,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据了解,“三河一山”绿道起点广场是西安市“三河一山”绿道建设的重要组成和标志性项目,通过景观飘带桥无障碍连接隋唐古灞桥遗址与世博园,营造古今文化交融区,彰显浐灞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未来、人文与自然完美融合的新形象。值得一提的是,景观飘带桥长366米、宽6米,采用钢结构形式,顺接上下游绿道,设置有集散广场、林下空间和配套服务设施。在这里不仅可以听水、赏花、观鸟,还可充分领略“三河一山”绿道起点魅力。
绿色是自然、是发展、更是希望,“三河一山”建设把看得见的绿水青山展现出来,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完美的融合在城市的建设中。据悉,浐灞生态区“三河一山”浐灞河两岸绿道主线共计47.7公里。其中,灞河绿道位于74公里无障碍通行段核心区。通过绿地广场、林带河流、水域公园湿地有机串联,形成点、线、面、网相融合的生态系统,并与香槐六路跨灞河桥一起,构建形成城市旅游漫步小循环,极大优化区域发展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西安城市发展、为“十四运会”贡献一片“生态绿洲”。
深度链接:
西安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西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42个在建生态重点项目,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一是围绕“三个到位”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坚持整治到位不留尾巴、修复到位不留空白、保护到位不留缝隙,启动21个保护项目,彻底关闭112座矿山,退出小水电站50座,对85座矿山、34座小水电站进行生态修复;建成数字秦岭“1+7+N”综合监管平台,形成“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长效机制,秦岭生态保护已由全面整治转入生态修复和常态化保护新阶段。二是大力实施全域治水碧水兴城三年行动计划。确定“治用保引管”总体思路,推进5方面301个河湖水系生态治理项目,竣工161个,主要河流消灭劣V类水,渭河等3个国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20座、建成11座,日新增处理能力55.8万吨;提标改造33座、完成28座,处理标准提升到准Ⅳ类;护城河改造提前7个月完工,水质达到Ⅲ类,实现“一池碧水绕古城”。三是加快提升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厂4座、在建1座,建成厨余垃圾处理厂4座,蓝田固废综合处置场项目部分投用,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1.47万吨。彻底关闭江村沟垃圾填埋场,结束了西安生活垃圾填埋的历史。新建7座污泥处置厂,已建成投用1座,其余6座年底投用后可满足全市需求。四是持续推进城市增绿。坚持“高大厚密彩多”,实施163个绿化项目,栽植乔木123.3万株,新增绿地2700公顷,建成长安公园、樊川公园、灞桥生态运动公园、渭河湿地公园等城市公园18座,新增绿地广场和口袋公园256个。幸福林带工程建成开放。“三河一山” 环线绿道293公里主游径建成开放、74公里核心段实现无障碍通行,打造了一条绿色生态廊道、幸福惠民廊道、历史文化廊道。
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中,我们制定“三到三看三破”选用干部办法,坚持一线培养、一线推优、一线考察、一线使用干部的 “四个一线”工作机制,激励各级干部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只争朝夕、真抓实干,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火车站改造工期由36个月压缩到18个月,北客站枢纽改造从启动到完成仅用13个月,陕汽重卡扩能项目仅用22天就完成项目备案、土地报批和1000多亩土地征收等工作,创造了重点项目建设的西安速度、西安效率。同时,我们坚持用“四最”原则安置拆迁群众,破解了困扰多年的“拆迁难”问题。去年以来,先后完成团结村片区、青龙寺片区等138个城中村(棚户区)征收任务,累计拆迁4594万平方米,涉及10.3万户36.4万人,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西安各级干部在项目建设中,越干越会干、越干越能干、越干越想干,奋勇争先、比学赶超的精气神更加昂扬,干则干成、干则干好、干则一流的氛围更加浓厚,“勤快严实精细廉”的工作作风更加扎实,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