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十七孔桥,每年都会出现一次奇观,这就是唯有冬至前后才有的“金光穿洞”。“金光穿洞”吸引着无数人前去观赏,据现场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称,今年观赏人数较往年还要多,因此上桥登岛采取了限流。
“金光穿洞”的奇美之景,在冬至前后几天的下午四点半左右出现,这时,美丽的落日洒下艳丽的光辉,十七孔桥的所有孔洞一同接受阳光的洗礼,有如被彩灯照耀,金光闪烁,令人惊奇而又赞叹不已。
拍摄“金光穿洞”,需要站在一个好的位置上,有些摄影爱好者,不到中午十二点,就早早的在十七孔桥旁边等候,希望可以抓拍到最美的瞬间,因为现场拍摄的人太多,他人的手和手机相机都会闯入你的照片中。
现在手机的功能非常强大,不一定用相机,同样可以拍出非常好的效果,如果正好遇到天气同样给力时,手机拍摄不需要做任何设置,正常拍就可以非常漂亮,当然选好角度也同样重要,十七孔桥旁边的就是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会出现“金光穿洞”呢,而且就是冬至前后的几天时间里,简单而言,是因为日落的时间与角度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冬至前后,阳光恰恰就照在了十七孔桥桥洞里,所以就有了我们争先前往,一饱眼福的奇景。
十七孔桥建于乾隆年间的1750年,距今已近两百多年的历史,桥的设计者们利用天文和地理知识,经过精确测算,特意将十七孔桥的角度选定为冬至前后可以出现“红光穿洞”的壮观之景,我们的祖先是何其聪明。
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暗夜最长,冬至之后,白天将越来越长,冬至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真正数九寒天的季节来了。冬至前后出现“金光穿洞”,其它时间则不会出现阳光在洞中充盈的景观,可以肯定的说,是古人精心设计的。
冬至来临,意味着寒冬到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最冷的季节过后,就是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此时在外的打工人,或许在冬至这个小节里面,思念亲人,也被亲人思念,读读白居易的这首诗,聊以安慰吧,期望每个人冬安。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唐代〕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首《邯郸冬至夜思家》,写在白居易33岁时的那个冬至,这一天,老百姓快乐的过着被称为“小年”的冬至,人们如过年一般享受着这个节日的快乐。而此时的白居易在外公干,夜间独宿于邯郸的驿站,万分孤寂,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前两句“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是说,在邯郸居住正好赶上冬至节,而我呢,环抱膝头坐在灯前,只有与影子相伴。33岁的白居易,远离亲人,独自在外,最怕节日,但还是恰巧遇到,别人一家过节,而白居易形单影孤,难免生出凄凉与落寞。
最后两句“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诗人说,想来家中的亲人也和这里的老百姓一样,夜深了还在一起欢聚,他们一定会说起我这个离家在外,不能归乡的人吧。孤独的白居易在最后两句诗中,不禁叹息,家人也在这个节日里相聚,唯有我孤独的在异乡漂泊,他们一定会想起我吧。
《邯郸冬至夜思家》是白居易相当有名的一首诗,语言未经雕饰,质朴无暇,在作者的神来之笔下,结构精巧,匠心独运,读来感人至深,表达了作者内心难遣的孤寂,以及至真至深的对亲人的思念,每个在外漂泊打拼的人,都会有着同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