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武汉,所欣赏到的景致必然离不开长江,滨江沿线上,既有自然景点,也有人文景区,每一处都值得细细品鉴。相对于某个独立的景点来说,成系统的人文景区更加令人向往,比如长江武汉江夏段,就有一座千年古镇金口。金口镇虽然面积不大,但知名度颇高,自古以来就是商贾重地,热闹非凡,至今仍保留有一座原生的后山路古街,里面青石板阵阵,斑驳老建筑比比皆是,一砖一瓦宛若被时光尘封,值得一游。
金口镇位于武汉以南,属于远城区江夏地界,实际区位和城区仍有一定距离,已经过了四环线和绕城高速以外,偏远几乎是所有人对它的第一印象。也正是因为距离,让金口的发展有种“自力更生”的孤独感,从千百年前的长江水道,到现在的绕城发展区,古镇的地界始终聚集在金水河畔。鲜有的城镇面貌,纵横阡陌的小路,步梯单元楼,地势反差明显的生活区,在金口古镇毗邻区中走一圈,除了常见的行道树和民房外,似乎很难见到所谓古镇的风貌和气质。
不过,说没有看到古镇风貌,那是因为找错了地方,毕竟即便金口再小,也有大大小小几十条马路和乡道。水域面积丰富,羊肠小路错综复杂,金口古镇变化万千,曾经古老颜值的区域残留在一处叫做花园社区后山路的地方。从名字来看,这是一座社区与道路集合的地方,社区名字很冷门,至于后山路,估计知道的人很多,只是没在地图上标注,仍然局限于当地土著的口口相传中。沿着金岭路向西,过金湖路后就能在一片市井小镇的街景里看到后山路入口,那里就是离金口古镇最近的地方。
花园社区后山路的入口建着一座门牌,并不高调,看着显眼,特别是上面贴着的“金口古镇”标识牌,让人眼前一亮。入口处的地势很低,往里走去逐渐抬高,一条小道向上铺去,两边挤着绵延的老房子,门对门的那种,一看就是很老的布局。小道不是泥泞路,也不是水泥,而是由一块块青石板组成,很有江南民居的风格,天气晴好的时候,走上去,像是踩着斑驳的石墙,清脆得很。来往的人,或推着车或挑着东西,有序避让,刚好容纳通行。
在这样的小路上行走,机动车显然不行,摩托车勉强可以,一阵阵噪音由远及近,响彻四周。青石板的路面从入口一直铺到最里面,路两边的建筑密集之态势也没有任何改善,以至于到里面后,很多建筑之间的楼间距已经近在咫尺。后山路主路是一条南北纵向的格局,并不严密,有些曲折;除此之外,进到里面后还有好几条东西横贯的小路,那是真的小路,宽度在一米左右,上面长满绿草,就是供人步行。也有一些小巷子,露出一截,进去之后发现尽头是民宅,相当于是“死路”。
民房建筑在后山路上是主体,以主路做对称轴分布,还零散种着行道树,非统一规划。这些民房中,有的是新修筑的,两三层砖混结构,铝合金窗户和铁大门,数量不多,但大部分还是颜值非常陈旧的老房子。老房子是焦点,颜值陈旧,风格古朴,斑驳的痕迹和复古的风格与这个年代反差明显。由于是老房子,大门紧锁,看不出是否有居住痕迹,但整体深色系装饰,低矮的楼层和裸露在外的青砖,旁边还钉着门牌,肯定是被登记在册的。
走一圈后山路,看到的老房子和新房子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外观判断依据直观,主要在于外墙,像老房子的外墙多是涂着水泥,风化脱落,颜色有深有浅,且造型古朴。老房子楼层低,绵延建在一起,屋子旁边的树木年龄大,撑开一方树荫,成为绝佳的点缀。人走在树下,感受到清凉的意境,而身后的老房子,蓦然沉睡,没有人居住,鲜有人打理,连偶尔光顾的人也不多,似乎难以唤醒。与外面的热闹比较,后山路上才是真的安静,形成一座真正的古镇意境。
游览金口古镇,会感叹于时光易逝,辉煌热闹终归寂静,那些陈旧的建筑和民房,还保持着老样子,犹如被光阴尘封。寻找古镇需要当地土著指引,小编也是历经曲折后才搞明白,因为直接网络搜索“金口古镇”是找不到的,具体要搜索“花园社区后山路”才能定位准确位置。交通上有公交车可以抵达,乘坐910路或者928路,在“金岭路邮局路”或者“金岭路金口”下即可,同在金岭路上,再根据定位或问路,基本上很快就能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