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做文物的追光者

旅游 央广网 2021-07-30 11:20

原标题:莆田:做文物的追光者

三清殿里,江南古建之花常盛常开,暗香盈袖。

龙华双塔上的风铃,摇晃清脆响。

木兰陂把石头垒进历史,让河患转弯,护一方安澜。

湄洲妈祖祖庙,照亮三亿敬仰者的精神航程。

……

这些现存莆仙地区的自然文化遗产,它们无一不以千年起誓,向今人展示瑰宝,超越时空。

三间厢仔,冬暖夏凉。斑驳的白灰墙,剥落了多少记忆。

宁海桥边,日升日落。宽广的入海口,见证了多少世事。

萝苜田里,一群人正在搭建7月的“齐搭聊”集市,年轻脉搏拨动古老街区,见人见物见生活。

兴化府中,新旧木香混合,一砖一瓦的修缮中,接续城市文脉。

这些地方伴着我们成长,也烙进了时代的新印记。我们赞叹它们的美,心甘情愿成为它们的追光者。

只因,它们是独一无二的文物。

因为独一无二,我们珍视这座城市每个角落的“宝”:莆田现有不可移动文物148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62处、市级184处、县区级321处。

保护文物功在千秋

过去五年,莆田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15处、市级40处、县区级77处。同时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和非国有博物馆藏品备案,新增登记文物藏品6510件(套)。

全市共投入资金4404万元,发动民间力量自筹8000多万元,完成了12处国保、53处省保、123处市保单位的维修、安全消防和环境整治工程。

今年,莆田市委、市政府结合全市50年以上建筑普查工作,再认定公布一批市级、县区级文物,实现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应保尽保。此外,完成全市1483处不可移动文物定线落图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共普查50年以上建筑11181座,甄别认定公示文物建筑预公布名单1处、历史建筑预公布名单115处、传统风貌建筑预公布名单483处。城市旧改中的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强。

2021年5月,全市929处未定级文物保护牌已全部挂牌到位。

文物保护不止于此

莆田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组织开展木兰溪流域考古调查研究工作。上半年已完成常太、华亭、南日岛、埭头大蚶山等重要调查点勘察工作,下半年将继续完成流域内史前遗址调查工作,摸清木兰溪流域内历史文化遗存保存和分布概况,理清历史文化发展序列,填补区域唐宋以前历史空白地带。

莆田对不可移动文物保存现状、价值高低等进行综合评价,重点优先修缮名人故居、重点文物建筑、城市景观沿线古厝,按筹备谋划、设计审批、组织实施等阶段,形成一批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安全消防任务清单及计划,让文保工作一直有序开展下去。

莆田组织编撰《莆田古厝》《莆田古桥》《木兰陂》等世遗考察点文物丛书22册,策划拍摄《妈祖故里·文化莆阳》等系列纪录片135集,举办传统古建专题展,引导全社会对文物保护利用的认知和了解。

莆田还成功加入“海丝”联合申遗城市联盟,与其他城市一起守护共同的财富,共创未来。

活起来正当时

千年大院内,款款蝶步走来,一曲唱罢,全场雀跃。

可爱莆仙戏,风流世代传。今年年初,在莆田元妙观三清殿古建筑群内,莆仙戏传习所一经亮相,别开生面。

有别以往,此次表演在形式上,引入沉浸式演出模式。内容上,不仅拉开台前幕后的神秘大帘,还增设戏曲文化普及导赏环节。

据介绍,原三清殿内的西岳殿长期闲置,后经修缮一新,成莆仙戏实景演出现场。正殿设演员妆造、曲牌展示、工尺谱、乐器演奏、道具砌末、拍曲教学等功能区;拜亭置明式座椅,观众可近距离欣赏演出;表演开场前别具一格地增设剧目导赏环节,于大殿山门区,由专业莆仙戏演员或专家讲解戏曲文化。

一个小时的实景体验后,观众了解演员妆造、拍曲、导赏的同时,也将折子戏或经典剧目看过瘾。

三清殿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莆仙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左手坚守文物保护红线,右手植入国家非遗,这是活化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益探索。

哲理钟楼位于城市的另一端,它见证着这座“文献名邦”150年的近代教育史。它走出了闽中第一个中共支部,揭开了红色莆田的序幕。它点燃革命之火,激发了众多青年的理想与信仰。

百年后,钟楼上,铜钟依然高悬。忠言仍在,初心不改。

6月28日,在莆田市荔城区哲理钟楼内,省委宣传部,莆田市、龙岩市委宣传部和厦门大学联合举办“囊萤星火 扬才先锋”校地联动党史学习教育。同日,“正当时,莆田红”——莆田市献礼建党100周年之“北大红楼与哲理钟楼的时空对话”举行,北大青年学生和莆田高考考生,越过2000公里,进行一次跨时空的对话。

从厦门大学囊萤楼到莆田映雪楼,从北大红楼到哲理钟楼,不变的是初心,一脉相承的是使命。百年风华正青春,红楼精神常为新。这是老建筑与青年人合拍共鸣的生动实践。

一场对话,唤醒沉睡的钟楼,也提醒着青年人,厚植向党情怀,以吾辈之青春,再创时代新辉煌。(俞靓)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