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莒南大山行
去蒙阴大崮时,从村姑嘴里第一次知道了莒南大山,同行的韩哥说,大崮有他看到的最长的玻璃栈道,于是便神往,神往,神往,终于成行了。
本来是四人行,早上五点登攀谭老师有事退出了,于是就成了致知堂主梁老师、英杰老师和我三人行了。
看天气预报,中午九点到十一点有小雨,小雨是不碍事的,正好凉快。
行到半程,雨就开始下了,时大时小,到大山空村口,雨势渐大,不知路况,不敢往里开了,望望眼前的群山,感觉气势不凡,这应该就是大山了,三人商定把车停在这儿,徒步进村,然后上山。在车里等了半小时左右,眼看着雨小了,甚喜。
打着伞走进村口,几位村民在檐下闲聊,问之,曰车行可入山。于是走回去开车,快出村时,前面的路被一趟大块砖堵住了,只好把车停在路边一棵杏树下,不妙,雨又大了,路下一房屋,屋檐较深,决定去避雨,是一处闲屋,门没锁,于是不请自入,进去避了一会儿雨。
雨小了,起风了,似乎要停雨,又甚喜。英杰老师到前边探了一下路,说,路很窄,上不去车,不如往回走,说刚才在车上看到村上边有路栏杆。于是往回走,碰到一村民,说车可以开上去,就是窄点。我们说,前面有大块砖挡着,他说,搬掉就是,挡水的。
路况是不好,窄,有碎石,但上去就是宽阔的水泥路,环山半圈儿,便到了后山的石阶路。此时,无边丝雨细如愁,雨虽不大,愁的是衣服被草木聚集的雨点打湿啊,但想到十一点雨就停,太阳一出来,衣服就晒干了,于是冒雨上山。
一组像“山”字的巨石吸引了我们,虽然比起九仙山的“山”字石,是小巫见大巫,但亦可观。
果然,一会儿衣服就被打湿了,忽然台阶消失了,在一条隐约可见的小道上,纷披开茂密的草木,艰难前行。
十二点多了,雨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前面是几块巨石撑起的一个天然凉棚,堂主说,在这儿吃午饭吧,吃饱再说。
吃完午饭,雨还在下。看看预报,更新到了下午三点停。唉,只能继续雨中行了。
前面似乎还能上,爬过了几块巨石,发现一段路也没有了,眼前全是巨大的乱石,偶有绿色灌木点缀。此路不通,栈道呢?栈道呢?只好下山。
下到半山腰,出现了一条岔道,通向右边的山。看到一只精致的浅绿色的垃圾桶,我说,这才是正儿八经的上山的道儿。
雨从雨丝变成了雨线,堂主说,还上吗?我说,上啊,来都来了。此时,浑身无一干处,背包也湿透了,只能把手机拿在手里。
山涧对面,有一大片整块的裸露的山石,看上去很震撼。近处,有两处大片的山石颇为奇特,砂岩中间夹了一道整齐细长的页岩,英杰老师说,好像人工砌进去的。
起雾了。白色的浓雾瞬间吞没了一切,刚才还清晰可辨的山下的楼群公路,山上的峰峦树木,全都消失了,天地间一片苍茫。我笑道,我们泡在牛奶里了。
起风了。伞被劲风迎风吹折了,再逆着风,把它吹折回来。向山顶望去,影影绰绰一座巨大的亭子。在亭子里呆了一会儿,雨横风狂,站立不住,被雨浇湿的衣服贴在身上,冷得直发抖。我说,不能在这儿呆了,得走起来,身上出汗,还好点,在这儿,一会儿就该吹感冒了。
栈道呢?栈道在哪儿呢?白雾弥漫,不辨南北。
堂主说,下山吧,台风“烟花”来了,再呆下去,危险。
英杰老师说,自救要紧,别等着蓝天救援队来救援。
我说,蓝天救援队都去河南救灾去了,我们就不给他们添麻烦了吧。
这几天,通过河南洪灾,知道了蓝天救援队。堂主说,蓝天救援队在全国有五万志愿者,全是义务的,洪灾,地震,驴友失联,都有他们的身影。我说,昊岩俱乐部的太阳就是蓝天救援队的,经常参加培训。
下到半山腰,雨小点了,雾也突然散去了,我说,栈道啊,再回去看栈道吧。
英杰老师说,玻璃上全是水,肯定滑得没法走。
唉,算了!
看看预报,雨又更新到下午六点才停。彻底没希望了。
车行到莒县,发现这儿地面不湿,好像没有下雨,也不奇怪,
十里不同天,何况隔着一个县。
我说,咱去看莒县古城吧,正好顺道。二人附议,于是直奔古城。
古城开园一周了,下午了,人依然熙熙攘攘。灰砖的仿古高楼,高挂的大红灯笼,古雅大气。高高耸立的解元坊、进士坊和状元坊,横贯中街。荟萃了全国名吃的林立的店铺,又给古城增加了现代气息。最喜欢的还是几盆树干仿佛根雕的紫薇和几株高大屈曲的松树,还喜欢几个剪纸摆件,太贵,没舍得买。
逛了一圈儿,突然下起了大雨,伞都在车上,三人都笑了,今天就是淋雨的命!
此时身上寒冷,英杰老师提议吃碗biangbiang面,我说吃什么都行,就是进不了店,一进去,湿透的衣服被空调一吹,冷得受不了。最后商定吃麻辣烫。让店主把空调关了,好一会儿,我才敢进去。
平生第一次吃大名鼎鼎的麻辣烫,感觉还不错。
莒南大山行,虽然没有看到大山的全貌,没有看到闻名遐迩的栈道,但是顺道逛了古城,也是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