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黛瓦粉墙
7.20河南特大暴雨,让我回忆起今年的河南之行,当时我跑了郑州、洛阳、开封和云台山,拍了些图片,现在整理出来写个系列。
河南是个多水患的内陆,传说大禹治水的地点就在河南与安徽。历史上河南水灾多与黄河有关,这条地上悬河一旦决堤,一片汪洋,“人或为鱼鳖”。但今年郑州等城市内涝,以及在地铁和隧道死人,是不能归咎于天灾的,那是人祸。
我首篇写洛阳的龙门石窟。如今的龙门是两山对峙东西,伊河中流南北,传说这是大禹治水的杰作。大禹治水改堵为导,劈开龙门山,被堰塞的洪流于是一泻而出。
古书说伊河穿伊阙赴洛阳,伊阙就是龙门。如今龙门一带郁乎苍苍。站在伊河大桥南望,只见河畔草木丰茂。
峙立西岸的龙门(西山)石窟密布如蜂窝。石窟曾是印度僧侣的禅室,引入中国后用以供奉佛像,宣扬佛教的故事。石窟即便从整块岩石中开凿,也难防渗水。
这是奉先寺,供奉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的镇山之宝。大佛据说是按武则天的容貌仪态雕刻的——与印象里她用男宠和酷吏的所作所为相去甚远。
奉先寺是个浅窟,基本不避风雨。大佛下半身已经残破,因为自然与人为的原因坍塌破坏了。
石龛虽然位置较高,但据说洞洞有裂隙。7.20大暴雨,伊河暴涨淹不到石窟,但渗漏怎样?我网查只见工作人员抗灾,没有损坏(渗漏)方面的报道。
千年来来经受风化、水患和坍塌,这些石刻艺术依然生辉。
龙门石窟有许多防水举措,有的洞窟增加了窟檐、围墙和台阶等。卢舍那大佛头顶岩石上刻有引水槽,远望去大佛的面容依旧秀美、温婉、端庄与神圣。
今年7.20河南暴雨,洛阳也破了极值,伊河水漫过了堤岸。石窟不遭水淹,但千年来的最大“水患”是尘灰、雨水和潮气。你细看大佛秀美端庄的脸,布满了斑驳的水渍和细小的凹坑。
古人“道法自然”“顺应天理”。现代科技发达,敢于“胆大包天”“违逆自然”,然而你不得不承认,工程越重大,埋下的隐患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