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一天,正值炎炎盛夏,长沙博物馆人来人往,当得知该馆正好有新展——“地宫宝藏——法门寺唐代宫廷文物精粹特展”,我赶紧进去一探究竟。这次观展,正好半日游,让我尽览法门寺唐代宫廷文物精粹,体验和领略华夏文明的独特神韵,仿佛梦回大唐。
多年前我就听说过法门寺,知道它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本人一向对古城古镇古村古寺感兴趣,有一次在某地听讲座,正好讲到我关心的法门寺,虽然过了数年,我仍然记得不少。那老师当时说,法门寺是唐朝的皇家寺院,1987年曾在该寺地宫中发掘出土了两千多件唐朝的宝贝和佛指舍利,该发现还成为了上个世纪国内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出土的宝贝有金银器、琉璃器、瓷器、珠宝及丝织品等,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唐王朝的物质文明已相当发达,对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大名鼎鼎的法门寺,这次竟有大批文物在长沙展出,怎么能不让我激动呢?
走进展厅,迎面一座鎏金铜浮屠即宝塔映入眼帘,浮屠是古印度传过来的,专用于供放高僧舍利、经卷和各种法物。
在“千年古刹,悠悠地宫”这一单元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法门寺地宫是目前国内唯一保存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地宫。那一尊唐彩绘石雕持斧大王、持剑大王,是佛教四大护法之一北方多闻天王和西方广目天王,其在法门寺的存放位置都与唐代密教仪轨有关。
在第二单元“佛家圣境,密教道场”中,可以看到唐代皇室礼佛时间表,显示唐代曾有8位皇帝6次亲自迎或送过供养的佛指舍利;展示柜里摆放着纯金宝函和银宝函;用58两银、2两黄金打造的长1.96米的唐鎏金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十分精美;对观众进行佛学知识普及,大家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舍利瘞埋制度。
在第三单元“奉珍献宝,礼佛祈福”中,介绍了法门寺金银器以佛教用具为主,除舍利宝函、佛教造像、法器外,还有各种造型庄严、工艺精良的供养器,再现了大唐皇室崇佛敬僧、护持佛法、祈福延祚的理想追求和精神世界。地宫中出土的金银器共121件,大多数为唐懿宗、僖宗父子所供奉。其制作技术高超、器物造型丰富、图案装饰华丽,展现了唐代发达的金银工艺、奢靡华贵的宫廷生活与虔诚的崇佛理念;衣物账碑主要记述奉献物品的名称、数量、器重及供奉者的名衔等。衣物帐碑文中有对茶具的记载和对秘色瓷的记载。资料显示,唐代流行两种饮茶方式,一是陆羽倡导的煎茶法,另一种是苏廙提出的点茶法。展示了唐代喫茶流程图、制茶流程图。
皇室为供奉佛骨舍利,在法门寺地宫瘞埋多件琉璃、水晶器和瓷器。在地宫中出土的二十多件琉璃器中,18件均为伊斯兰玻璃制品。雀鸟纹银香囊上半球体为盖、下半球体为身,以铰链相连,子母口扣合。
法门寺地宫中还出土了武则天、懿宗、惠安皇太后等人供奉的丝绸服饰700多件,其中,金加工的最具特色,对织金、缠金、蹙金、贴金我、描金无所不用,特别是织金锦和蹙金绣最为珍贵。
八棱净水秘色瓷瓶、五瓣葵口秘色瓷盘,解开了秘色瓷的千古之谜,让人们有幸一睹“千峰翠色”之器的真容。
据了解,这次展览共展出57件(组)精美展品,其中一级文物多达30件(组),是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首次大规模外出展览,展览时间自7月16日持续到10月17日。
法门寺的宝藏发现至今,已过了30多年,但各方面的研究仍持续不断,人们对唐代的了解已伸展到唐代的各种细枝末节中。
通过参观这次展览,我对法门寺的了解更为具体,对汉传密教文化和唐代贵族的生活有了鲜明的印象,一件件文物,一份份资料,让我仿佛又一次穿越到大唐王朝,去体验他们的生活,去领略那个时代华夏文明的独特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