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登上这座古老的箭楼,令人不由得想起于谦那首流传千古、震撼人心的名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题记
第一章·13.德胜门站
德胜门公交车站是北京交通网络的重要站点之一。
乘坐5、27、55、380、409、625、877、919、夜2路等公交车,可到达德胜门站;
乘坐5、635路等公交车,可到达德胜门南站;
乘坐5、55、625、夜2路等公交车,可到达德胜门外站;
乘坐55路、观光3线等公交车,可到达德胜门内站;
乘坐44、200、344、345、670、883、886等公交车,可到达德胜门西站。
站名来历:德胜门是明、清两代北京内城的九门之一,城门和瓮城已经拆除,现存箭楼。
我在前文中介绍了内城南面的正阳门、宣武门、崇文门(又称前三门),西面的阜成门、西直门,这回说说北面的德胜门。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号“洪武”,派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率领军队攻进元大都(北京)。
顺便说一句,这徐达、常遇春可了不得,都是元末明初的名将,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两个人的墓都在南京,前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者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农历闰七月的一天深夜,元顺帝见大势已去,带着太子、后妃,从都城的北门健德门逃出去,由居庸关逃往北方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
元朝从此灭亡。
为了纪念这次战争的胜利,徐达把健德门改称为得胜门,后来加进了“以德制胜”“道德胜利”的意思,又改为德胜门。
到了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修建北京城时,虽然重修了城墙和城门,但是位于北面城墙西侧的城门仍然叫德胜门。
按照中华传统文化,北方之神是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从北门出城。在历史上,德胜门素有“军门”之称,是京师通往塞北的重要门户。
明、清两代,据说兵车出城大都走德胜门,期盼出去打仗时能够得胜;而打了胜仗班师回朝,军队就会从安定门进城,寓意安定了国邦。
譬如,从1410年到1424年,明成祖朱棣亲自率军出征,对元朝的残余势力展开了5次北伐,每次都是从德胜门出兵。
再如,从1690年到1696年,清朝康熙皇帝3次御驾亲征,征伐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依然是从德胜门出兵。
还有,从1757年到1759年,新疆回部大小和卓发起叛乱,乾隆皇帝发兵平叛,大军也是从德胜门出发……
也有资料说出征时走安定门,得胜回城时走德胜门。不管怎么说,看来这两座城门都是用来走兵车的。
附近的主要人文景观:
●德胜门箭楼(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北京城现今仅存的几座古代城防建筑之一,为重檐滴水歇山顶,灰筒瓦绿琉璃剪边。
巍巍箭楼见证了500年前那场保卫京城的殊死恶战。
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十月,气焰嚣张的蒙古瓦刺大军进攻北京。
在“土木之变”中,明朝数万大军全军覆没,英宗朱祁镇被俘。
千钧一发之际,兵部侍郎于谦“以社稷安危为己任”,挺身而出,反对迁都,力主抗战。
他临危受命,身披甲胄,率领将士在德胜门外诱敌深入,把瓦刺军一万多精锐骑兵打得丢盔弃甲,保住了大明江山,也保卫了城中的百万生灵。
谁知,八年之后,在“夺门之变”中重登皇位的明英宗朱祁镇却迫不及待地杀害了功在社稷的于谦。
如今,登上这座古老的城楼,令人不由得想起于谦那首流传千古、震撼人心的名诗《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就是由这里进入北京城的。
●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
1992年春,由政府投资在德胜门箭楼下按照清代古建式样复建了真武庙,古代钱币展览馆就设在庙内。
这是一家长年对外开放的钱币类专题性博物馆,分为三个展室:东西两厅展出的是中国钱币通史、自商周直至民国。中厅为中国钱庄史实展,以文字、图片、实物相结合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钱庄起源、发展和衰落的全貌。
在展览的同时,还为钱币爱好者开设了钱币商店。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