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保定市清苑区冉庄村,始建于 1959 年的冉庄地道战纪念馆静静地坐落在这里。1961 年 3 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2017 年 12 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近几年,每年约有 150 万游客慕名而来,聆听地道战的故事。
在约20万平方米的地道遗址保护区内,如今仍保留着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环境的风貌。那些牲口槽、锅台和石头堡,以及地道中的卡口、兵工厂等,让人仿佛置身于战争岁月。
文物:冉庄民兵的秘密武器——榆木大炮
在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的展厅里有一门用榆树的树干制成的大炮。在抗战时期冉庄民兵发挥聪明才智,把一棵生长多年的榆树树干做成了让敌人胆寒的榆木大炮。虽然这榆木大炮制作简陋,可就是这门土里土气甚至有些笨拙的大炮,在冉庄民兵对敌作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故事张森林与榆木大炮
1941 年秋,侵华日军在华北平原实行“三光”政策,进行野蛮的大“扫荡”,抗日环境越来越残酷。在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冉庄民兵抗日斗争暂时处于低潮阶段,但是他们依然不畏强暴坚持斗争。为了振奋人民的抗日士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对敌斗争策略。一天晚上区委书记张森林将大伙召集起来,在密洞里研究如何更有力地打击敌人,压一压敌人的嚣张气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了大半宿,最后张森林总结到 : 咱们第一不能暴露身份 ; 第二不能受任何损失 ; 第三要让敌人怕咱们。我看这么办,村东南称砣坟有棵大榆树,足有两丈高,有二尺半粗,树干溜直,咱们就把它砍了,做一门大炮,向耿庄、段庄、姜庄这几个炮楼打它几炮,大家说怎么样 ? 大伙异口同声地答应着。
张森林遗诗《从戎赋》,表现了中国人当时对日本入侵的愤怒
第二天一大早,民兵队员就将老榆树拉了回来,计划将首尾锯掉,再劈成两半,凿子、斧子、一起上,把树身掏空,然后镶上铁皮再把树干合起,用铁丝一扎,就能做成一门大炮,可是当时既没有铁皮,又没有铁丝,这怎么办呢 ? 大家开始动脑筋想办法。最后决定把油桶剪开,把各家各户晒衣服的铁条拿来,铁丝筛子一起拆,这样很快解决了铁皮和铁丝的困难。大炮足有一丈七八尺长,把 5 枚手榴弹的把儿去掉绑在一起,在炮筒里装上自制的木炭药,点上药捻,能打两三百米远。
大炮制成后,民兵们来到李恒木家集合,商定在大年三十晚上轰炸炮楼,参加这次活动的民兵有李恒木、王向义、李大龙、梁连恒、李恒书等 11 人,他们带着自制武器,还抬着榆木炮,民兵们各个精神百倍,像猛虎下山一样,很快到达预定地点。一切安排就绪后,立即向炮楼开火,第一炮就打在护沟里,第二炮打在炮楼顶。紧接着炮声、枪声响成一片,炮楼附近火光冲天,炮楼上的敌人乱作一团,听见炮声,还认为是八路军主力来了,吓得他们仓皇逃命。整个战斗只用了个把钟头,就端掉了耿庄炮楼。
这门大炮真是把敌人镇住了,三番五次调查冉庄的大炮,各炮楼也增兵防设,整天连吊桥都不敢放。张森林对大家说 :“咱们这门大炮呀就是赶山鞭,几炮就把敌人赶进了乌龟壳,再也不敢随便出来了。”这次行动大大地灭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增长了民兵战士威风,更加坚定了人民抗日到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