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的哈熊沟景区,溪流横穿山谷,宽阔平坦的公路延伸至远方,路两边榆树郁郁葱葱。不远处,山丘连绵起伏,绿草如茵,几缕炊烟袅袅升空而起,像极了一幅山水画。
“周末和朋友一起来到哈熊沟风景区,感受清新的空气,优美的风景。这里没有浓厚的商业气息,风景风貌都比较原生态,和市区是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市民胡俊娴高兴地说。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及旅游兴疆战略的持续推进,米东区人民法院驻柏杨河乡玉西布早村工作队在区政府的支持下,整合资源,将哈熊沟景区规划治理与发展天山森林生态游结合,引导牧民们发展旅游业,实现了富起来。
大山游牧“定下来”
在玉西布早村定居点,村民阿依沙别克·艾乃木汗的家飘起了炊烟,他和妻子忙着做午饭,儿子在旁边打下手,其乐融融……
2010年之前,玉西布早村大部分村民靠放牧为生,分散在哈熊沟景区周边的221万亩草场上,人赶着牛羊,马驮着毡房,走到哪儿住到哪儿。
“以前放牧,一年要转场四次,看病得骑马好几天,买个盐都不方便,娃娃上学只能靠寄宿,后来羊越放越多,草越来越少,风沙大了,草场也开始退化……”村民阿依沙别克说:“现在住的多好啊,树多了,溪流清澈了,家家户户都通上了电,宽宽的柏油路去哪儿都方便。”
随着工作队的到来,党的惠民好政策不断落地生根,玉西布早村启动了新一轮的牧民定居工作,大力推进草蓄平衡、牧民定居示范点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全村共有定居人口245户770余人。
旅游发展“富起来”
牧民在山下定居了,基础设施完善了,十余公里的道路两侧一户挨着一户,每家住宅门口都有编号,住宅外墙是统一的古铜色木栅栏,房屋也装饰为同样颜色的墙壁。
工作队和村“两委”重点引导村民发展旅游接待,不少村民开起了农家乐、牧家乐,真正使牧民“定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36岁的约了肯·胡山之前在外打工,几年前他回到村里,将住宅改造成牧家乐,妻子还学习了烹饪技能。牧家乐开业后,生意火爆,最多时一天接待近两百名游客。他说:“在家门口就挣上钱了,还能照顾家。”
截至目前,有170余名村民通过自办牧家乐实现人均增收4万余元;有17户采用出租的模式,平均每户年增收5万余元。
法律服务“守护好”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哈熊沟成为游客选择生态旅游的“网红”景区,每逢周末节假日,大批游客接踵而来。游客多了,可能出现的矛盾也会增多。为了及时化解这些矛盾,工作队依托派出单位优势,设立了“法官工作室”“巡回法庭”调解室,更好地服务游客,维护村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同时,工作队把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作为“重头戏”,常态化开展“我身边的《民法典》”“环境保护‘你我他’”等主题普法宣传活动,正确树立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规范牧家乐合法经营,引导游客文明旅游。
截至目前,工作队已开展各类司法宣传活动20余次,巡回审判2次,提供各类法律咨询、诉讼指导、风险提示等法律服务600余次,发放诚信经营、文明旅游宣传单200余份。
来源: 乌鲁木齐市“访惠聚”驻村(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新媒体编辑:石磊
主编: 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