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河、观山湖、黔灵山、十里河滩国家湿地公园……只要走出家门,贵阳市民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绿色静谧之地,或散步休闲或锻炼身体,其乐融融。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贵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观山湖区优美的风景吸引许多摄影爱好者。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雨洗筑城碧玉天。夏季,是贵阳最美的季节,碧空如洗、清水绕城、满城皆绿……爽爽贵阳之“爽”沁人心脾。
贵阳的生态之美,是自然的馈赠,更是贵阳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成果。一直以来,贵阳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走出了一条“用生态之美、谋赶超之策、造百姓之福”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成为中国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样本。
绿意盎然的观山湖区 李国祥 摄
制度为本 构筑生态安全堡垒
先天孕育的生态,虽优美,却也异常脆弱。为保护好这片大自然的馈赠,确保优良的生态环境始终成为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贵阳高举生态文明建设旗帜,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强化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出台《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大生态战略贵阳行动的实施意见》等,从政策层面筑牢生态文明根基;
——组建全国首个环保法庭、环保审判庭,明确受理国家机关、环保组织乃至志愿者个人作为原告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
——集中挂牌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生态保护审判庭、贵阳市人民检察院生态保护检察局、贵阳市公安局生态保护分局,在全国率先建成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司法体系;
——制定国内首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区域限批制度、监督员制度、超时默认制度等内容首次被写进地方性法规
…………
观山湖湖畔家园。韦永红 摄
一条条制度,一道道红线,贵阳从顶层设计入手,一步步筑牢生态保护的法治屏障。
2015年,贵阳市启动“千园之城”建设,着力构建贴近生活、服务群众的生态公园体系。为做足做好“千园”文章,贵阳科学利用森林、湿地、山体等自然资源和绿色空间,高标准、高品质打造公园城市,一步步实现“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构想。
如今,贵阳已经建成公园1025个,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更为贵阳建设以生态为特色的世界旅游名城夯实了基础。
一河清流、百山拥城、千园竞美,“山水林城”风光旖旎。
产业升级 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生态兴则文明兴。“十三五”以来,贵阳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绿色效益、能源消费、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全面发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加快建设以生态为特色的世界旅游名城,建成一批绿色化、循环化产业园区,以绿色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古色古香的入村寨门、干净整洁的石板小路、漂亮典雅的文化长廊、平整宽阔的健身广场、蜿蜒秀丽的田园长堤……自2016年开始打造绿色生态型村寨以来,花溪区青岩镇龙井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无人问津的偏僻村落发展成集生态和民族文化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典型,并获得“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十三五”以来,贵阳市通过拓展农业的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康养、教育等多元功能,打造了“十里画廊”“泉城五韵”“蓬莱仙界”“桃源八寨”等一大批乡村旅游示范点,推出了水东乡舍等旅游业“三变”改革示范性项目。2020年,贵阳全年乡村旅游总收入达162亿元。
观山湖公园一角。观山湖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此外,贵阳市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全市以猕猴桃、桃、李、枇杷、樱桃、葡萄、杨梅等为主导的精品水果果园面积突破120万亩,茶园面积达28万余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5万亩,“全产业链”建成7大标准化牧场,一产增加值从“十二五”末期的129.9亿元增加到“十三五”末期的178.31亿元,年均增长5.5%。
办好论坛 发出生态文明“好声音”
今年7月12日,爽爽贵阳迎来一场国家级国际性盛会——以“低碳转型 绿色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开幕。
盛夏时节,群贤毕至。
共商“低碳转型,绿色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为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贡献力量。开展研讨、分享经验、聚焦热点、把脉难点……头脑风暴阵阵来袭,思想火花不时碰撞。
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徜徉在黔山秀水间,与会嘉宾不时感叹:“在贵州,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作为中国生态文明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持续发出生态文明“中国声音”。贵州正持续办好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展示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经验、贵州探索上,发挥新的更大效能。
2009年,第一次生态文明论坛贵阳会议在中国首次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倡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率先刮起了绿色改革新风。
2010年,论坛围绕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突出讨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探讨了绿色就业、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运输、绿色贸易等前瞻性问题。
2011年,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重要的政策导向,努力推动国际社会在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2014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着眼于绿色发展的制度框架与路径选择,以改革驱动引领全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
如今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已成为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搭建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迈步“十四五”新征程,面对“强省会”新机遇,贵阳市将始终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高质量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来源 | 贵州日报
编辑丨周谊
编审丨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