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旅游学院立足四川、面向行业,全面融入四川省旅游产业和行业发展,构建了“川旅产教深度融合,学训赛创用五位一体”的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文/《在线学习》撰稿人 薛佳怡
四川旅游学院副校长白洁
四川旅游学院是国内第一所以“旅游”命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全国100所“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是四川省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2018年,学校被国务院侨办批准为“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计划基地”。
副校长白洁在与本刊对话时表示,新时期,学校明确“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立足四川、面向行业,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川“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及成都市“三城三都”等建设发展战略,培养基础牢、上手快、后劲足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旅游本科
在线学习
学校的“川旅产教深度融合,学训赛创用五位一体”的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很出彩,请您详细谈一下。
白洁:第一,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持续深化协同育人,树立“融同”理念。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行动遵循本科教育的“四个回归”,以学生为中心,以产业带动人才培养,大力实施“川旅融同行动计划”,夯实“融同”成效。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构建起地方应用型专业架构体系,学校全面融入四川旅游产业和行业发展,构建了合作共建专业和教学资源、合作研制行业标准、合作育人与就业的体制机制。
第二,学训赛创用五位一体。以“学”为主,培养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训”强能,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以“赛”促效,在实战中提升教学成效,检验训练效果;以“创”提质,通过创新创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以“用”为本,坚持学用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加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初步形成以“学赛结合、理实一体、川旅融同”为核心的应用型办学特色。
为做好人才培养,学校从五个方面做好支撑:项目牵引支撑,以“整体转型综合改革”、“产教融合工程”和“专业(群)综合改革”等项目建设为契机,推动实施“川旅融同”计划,协同培养人才;队伍建设支撑,大力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现有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达48%,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食品安全专家、注册烹饪大师、烘焙大师等50余人;协同育人支撑,“引企进校,师生进企”双向合作育人,与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实现实习实训与实战实干无缝对接,目前建有优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90余家;能力培养支撑,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加职业资格证书的“1+X”证书制度,建立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体系、专业竞赛体系;素质养成支撑,构建融知识与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养成于一体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目前,学校的人才培养初见成效,学生获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较高,学生学科专业竞赛成绩显著。各二级学院围绕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大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思路:“八共同”
在线学习
您认为,国家为什么提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白洁:2015年以来,国家关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一系列纲领性文件连续出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解决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与产业发展需求侧两端结构平衡问题的前瞻性谋划,将行业发展前沿、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提前接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能够实现紧密无缝对接,不断优化调整国家人才的整体结构,从而逐步解决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高等教育系统之间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进一步推动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人才培养升级转型引领产业升级。基于此,产教融合是必经之路,校企合作是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之间的有机融合的战略性举措。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既实现了人才培养的携手共通,也逐步打破校企的合作壁垒,打造校企创新平台,实现教育体系与产业体系的深度融通和共享,可以更好地释放社会各类平台创新创造的活力,推进产业系统与高等教育系统的系统性变革。
在线学习
您认为,产教融合推进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白洁:当前,在政府、高校、企业等各方合力推动下,产教融合已初见成效,但是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和国内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看,产教融合又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当前,产教融合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体制机制仍不够完善和健全。企业界和教育界有不同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要达到深度融合,需要实事求是地解决两方融合的问题。尤其是校企的平台合作、利益分享、人员流动、创新融资等方面,尚缺乏实质性、系统性的政策供给,激励保障服务不到位,让校企合作止步于整体性的创新合作,跨界融合因缺乏政策支持而举步维艰。
二是缺乏相应的工作质量标准。校企合作的模式很多,多数学校都认为自己做得不错,但从整体来看,处于浅层次、低水平状态的居多。工作没有相应的建设标准,缺乏强有力的宏观指导和建设引导。质量参差不齐,校企对于产教融合的理解不一,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各负其责、协同共进的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在线学习
四川旅游学院是如何推进校企合作的?
白洁:我们的工作思路可以归纳为“八共同”,即在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学生培养、师资培育、推进就业、科研教研、学术高地、深搭平台等八个方面与企业开展合作。
学校专门制定出台《四川旅游学院产教融合促进办法》(试行),并围绕“八共同”来明确具体措施。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推进校企、校地、校校、校所(科研院所)、校行(行业协会)之间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深度合作,构建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线学习
四川旅游学院与企业的合作是如何达成的?
白洁:学校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邀请政府部门、旅游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制定实施了《四川旅游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行动方案》,实施“11123川旅融同”计划,即各专业至少与1个地方政府建立对接关系,至少与1家行业协会建立融通关系,至少与1个科研院所开展联结关系,至少与国内外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2类院校建立交流合作平台,至少与国内外行业高端企业、“西三角(成都、重庆、西安)”地区企业、校友企业等3类企业合作。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学校各专业建立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高水平院校及专业、政府部门之间的人员互聘、互融、共享机制,动态调整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配置,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比如,学校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一直是学校的特色优势专业,与世界500强益海嘉里集团联合成立了金龙鱼国际烹饪研究院(四川分院),15名教师被聘为兼职研发人员,承担了川菜的产品研发、应用性测试、员工培训等各类工作,每年累计为企业培养员工200余人;企业每年投入近50万元支持校内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互聘师资、联合开发产品,共同培养餐饮行业高层次人才。截至目前,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共建的专业课程接近30%,近三年横向科研到校经费超过500万元,有力推动了川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合作的行业协会中有国际级1个、国家级12个、省级16个、市级7个、区级2个;合作的科研院所中有国家级1个、省级7个;合作的非应用型本科院校26所、应用型本科院校15所;合作的国内外行业高端企业42家、西三角城市及成都本土企业43家、校友企业15家。
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全方位格局
在线学习
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已在高校全面展开。在您看来,高校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应该把握哪些要点?
白洁:把握课程思政定位。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共同形成协同效应。
把握课程思政主线。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家乡、爱集体、爱学校、爱专业”的“八爱”教育贯穿课堂全过程,系统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把握课程思政目标。各类各门课程要围绕增强“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奋斗风貌”的“六增强”为目标,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设计。
把握课程思政内容。各类各门课程要把握并将“四方面共有”教育内容融入课堂。把握并将“三方面特有”教育融入课堂。
把握课程思政方式。各类各门课程要将课程思政“定位、主线、目标、内容”体现并统一于知识传授与真理讲授的课堂教学全过程;将言传身教、言行一致作为根本要求,体现并统一于课程教学全过程。
在线学习
经过探索与实践,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形成了哪些特色?
白洁:2018年全面推行课程思政以来,形成了以下几方面特色:选树典范,以点带面。以培育和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教学团队、示范专业,起到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已培育64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10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建设13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获得1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立项。
学校积极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建设任务,要求所有课程教学大纲在编制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2020年年底实现课程、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全覆盖。
按照不同课程的功能定位,形成全方位的课程育人格局。学校积极谋划“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形成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综合素养系列课程为主干,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支撑的具有“旅院特色”的立德树人课程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领作用;综合素质课程,重在通识教育中根植理想信念;专业课程,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
在线学习
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学校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白洁:建设初期,由于学校措施不到位导致统筹协调不够;部分教师认识不到位,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找不准课程思政切入点;学校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为此,学校出台了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通过“五大机制”解决问题。
建立健全领导组织机制。学校成立课程思政领导小组,加强学校课程思政统筹实施,落地见效,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自身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学校形成有效的培训机制,将课程思政纳入专题培训中。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鼓励支持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教研。
建立健全交流研讨机制。创建课程思政建设交流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共用。依托学校四川红色文化教育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深入开展专题研讨。
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教学部门教学绩效考核等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教师倾心教学、研究教学的主动性。
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加强政策协调配套,统筹资金,支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2021年7月刊(总第72期)
精品悦读
- 第一现场丨建言职业教育法修订,“做强”职业教育
- 国际视角丨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失学问题?
- 解码高校继续教育“北京模式”
- “智慧教育示范区”缘何花落青岛
- 传经典之声,开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