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这种人少地多的地方,徒步、爬山是常见的休闲方式,一年当中至少春夏秋三季皆宜。只要有心,不必远足,到处都有撩人的风景,而且不论身体条件、运动水平,总能找到难易适中的路线。
我家小姑娘第一次跟着我们在山间小路上徒步是她两岁半时。那是在一处有名的景区度假,小朋友对新鲜事物总是饶有兴致,连蹦带跳连走带跑地,大约独立走了一公里多的山路才算是没了精神,要我驮着她完成了剩下的路程。
从那以后,或林间或山头,徒步就成了我们一家三口日常的活动之一。不过,跟许多这个年纪的孩子一样,小姑娘对单纯的徒步活动渐渐失去了兴趣,不是嫌累,而是觉得枯燥无味。要想让她跟我们一起出去走路,非得有点诱惑不可。风景?那是大人的兴趣所在。动物?对了,这才是吸引小姑娘到野外去的致命诱惑。
前一阵子我们去了多伦多北部四小时车程的一个森林公园,该处久负盛名的一条徒步线路难度较大,一些路段需要手脚并用才能完成。小姑娘会不会怕困难不肯去?我心里也没底,但我们两个大人对这条线路颇感兴趣,于是仍旧祭出探访野生动物的旗帜,引得小姑娘兴致勃勃地跟我们出发了。
没想到的是,险峻的山路不但没有成为前进的阻碍,反倒是因为攀爬的刺激让小姑娘乐此不疲。爬山如此好玩,竟然连看动物的事都暂时忘怀了。
初登山,地势较为平缓,但长在花岗岩上的针叶林已经让小姑娘兴奋起来了。树根在石缝中盘桓,一地的松针铺成既厚且软的地毯,行径的道路就在山石和虬根之间蜿蜒。小姑娘见状耐不住性子了,竟一路小跑起来,一心想要快点走到更加陡峭的山路上好去体会一番真正“爬”山的滋味。
见她这样,我不得不拦住她,想让她把步子放缓一些,免得跑没了力气到后面走不动。
“你知道什么叫‘欲速则不达’吗?”我问她。
“什么?”这显然是一句她没听说过的话,但小姑娘一边走一边问,并没有停下脚步。
“这是中国的一句话,”我解释说:“‘欲’就是想要的意思,‘速’是速度的‘速’,‘达’就是到达。‘欲速则不达’的意思就是说想要快点到,结果反而走不到目的地。”
“哦。”
“你想想为什么走得快反而到不了?”
“我知道,前面走太快到后面没力气走不动了。”小姑娘很快就想到一个原因。这是她自己身上发生过很多次的事情。而话一出口,小姑娘似乎也明白了我给她讲这句话的目的,步子慢了下来。
我又问:“还有什么原因可能会让你走不到?”
“摔跤了?”
“没错,走太快有可能走不稳摔跤。还有呢?”
小姑娘一时没了话,自顾自往前走。前面突然出现了一条小岔道,她楞了一下,不知道该往哪去。
“是不是还有一种可能?”我说。
“我知道,”小姑娘笑了:“走太快但是走错了路也到不了。”
一路谈笑,不知不觉间我们的山路趣谈又切换到了另一个题目。
小姑娘边走边抱怨:“这个路全是zig zag(之字形)的,绕来绕去。”
“没错啊,山路就是这样的。”
“要是都是直路我们就可以少走很多。”
“那你说这路为什么不是直的呢?”
“山太陡了没法走。”
“是的。你看那边有一条很陡的路就是直的,也有人走。”
“我可不敢走。”小姑娘看了看,度量着自己爬不上去。
“所以有些近路不是每个人都能走的。不光是走爬山要zig zag,平时你做事情也是这样。有些时候你做什么东西做不出来,这种时候你就不能一直按照那个思路去做,对不对?可以换一个方向,zig zag一下,可能就从另外一条路做出来了。”
“可是就绕了个远路。”
“绕远路但是能到也不错呀。”
“嗯。”小姑娘还是一边说话一边走,若有所思。
“还有,”她妈妈补充说:“有时候绕点远路也不一定是坏事,在路上可能会发现你原来没想到的东西。”
“比如说望远镜,”我补上一个实例:“你知道天文望远镜是怎么来的吗?就是可以用来看到月亮上面的那种。”
小姑娘对科学家很感兴趣,也知道月球是怎么回事,于是问:“望远镜?”
“有个科学家叫伽利略,他一直在观察月亮,想知道月亮到底长什么样子。可是他用眼睛看跟我们看到的没什么区别,他为了能看得更清楚,就只能zig zag一下,去造了一台天文望远镜出来,这样他就能看到月球表面了。”
“我也想看。”小姑娘对望远镜比对zig zag感兴趣。
不过我得把我的故事说完:“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需要绕个弯道,他本来是为了看月亮,结果zig zag一下就发明了一个新的仪器出来。”
“不只是科学家,”妈妈善于把所有的故事都联系到身边来:“我们现在也是这样的,我和爸爸平时工作的时候也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去zig zag一下。”
“你们也会造出新东西来吗?”
“会啊,有时候我们zig zag的时候也需要先做一个工具出来,然后再去解决本来的那个问题。”
前些时候网上流传的“神曲”《大王叫我来巡山》有两句歌词:“打起我的鼓,敲起我的锣,生活充满节奏感。”没错,生活除了柴米油盐,除了偶尔需要的仪式感,还时常需要一些节奏感。一边爬山一边闲聊,这样的节奏变化不但让山路变得容易行走,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跟小姑娘一起分享生活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