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不少古镇,大多是小桥流水人家。江南古镇恬静的气息,慢节奏的生活,吸引了想暂时逃离城市的人来。在江苏,有一座低调的千年古镇,是吴江的“西大门”,还是篮球巨星姚明的故乡,它就是震泽古镇。
01
临水照花的美女
在没来震泽古镇之前,我对这座江南小镇,没有太多想象,也没有太多期待。没想到,来到这座江南古镇之后,她是这样安静,这样的唯美,一下子撩拨了我的心弦。初见时感觉像西塘,却没有西塘的喧闹与拥挤,也没有过渡商业化,是个质朴的千年古镇。震泽古镇,没有粉刷簇新的建筑,也没有满街的商贩叫卖,这里的人们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非常有趣的是,小镇名字却与太湖同名,太湖在古代被称为"震泽"。也许,在江南众多的古镇里,震泽古镇并不十分知名,但是它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古镇,经过千百年的时光,震泽古镇洗尽铅华,犹如一位临水照花的美女。
震泽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有着“吴头越尾”的古称。前唐开埠,南宋设镇,三千年前就有了原始农耕文化。与那些已经沦为各种知名景点的古镇不同的是,震泽少了喧嚣、少了商业,多得是水乡该有的气质。在安详的镇子里游走,不经意间,那些名胜古迹就闯进了你的视线。
02
古桥,古寺,古风貌
在震泽古镇没有目的地游走,那水,那桥,那摇船的船娘,那岸边的房屋,都是风景。禹迹桥不远处有慈云古塔,拱形落虹,塔影横斜,这也构成了震泽水乡所特有得景观。很多油画师都喜欢古镇的雨韵,雨中的古镇也别有一番情趣。
抬起头,明黄色的慈云禅寺就在眼前。慈云寺塔相传建于三国赤乌年间,历经沧桑,历代重修,仍玲珑挺秀。登上最高层,俯视禹迹桥下汩汩流水,远眺阡陌街市,一派锦绣水乡风光尽收眼底。
相传,寺中的宝塔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已有1750多年历史。慈云寺塔是古镇中最高的建筑,坐落在慈云禅寺内,是一座砖身木檐楼阁式塔,六面五级,总高38.44米。塔内四、五层有楠木刹柱直透顶端。慈云寺塔留有宋代遗迹,但更多的是明代风貌。
慈云寺塔前有一条古街叫宝塔街,这里沿街都是青石板路,在晚清时期震泽商业鼎盛,沿街丝行、米行林立,街区两边至今还保留了大量清末民初民居古建筑,这也是震泽文化的宝贵财富。宝塔街,古称东大街,全长约400米。街面不宽,中段尤窄。最狭处两旁屋檐间留一线天穹,宝塔街一街分为两坊,以三官堂弄为界。宝塔街两侧多系两层明,清建筑,粉墙黛瓦。
03
震泽四碗茶
说起震泽的美食,也许人们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就是黑豆腐干和熏青豆,却鲜有人会提到菜花团子。其实,震泽的菜花团子更接地气,独具地方特色。“江南小吃名堂多,味道香甜软酥糯。生煎馒头蟹壳黄,老虎脚爪绞连棒……”吴江人讲究精细,小食点心,样样细致美味,留给食客味蕾的享受。
吴江人爱喝茶,在河边有沿河而建的茶社,这也是人们休闲聊天的地方。很多人来震泽古镇,就是为了体验震泽人悠闲的慢生活。很多人来到震泽古镇都会在街中的“四碗茶楼”坐一坐,一边品着当地的四碗茶,一边看着窗外或沿街或沿河的风景。从第一道到第四道依次为水潽鸡蛋、饭糍茶、熏豆茶和绿茶,味道“先甜后咸再淡”。
第一碗茶——水潽鸡蛋,原是用来招待新女婿的,后来演变为招待所有贵客的茶。选上等的新鲜散养鸡蛋,烧开水,敲蛋下锅,起碗时白色蛋清连着蛋黄,热气里透着香气。
第二碗茶——饭糍茶,传说这茶招待过永乐皇帝。饭糍茶食材选用太湖边上的沃土种植的优质梗米,放在铁锅里用灶头煮,再温火焖成饭糍,把浅黄色的饭糍,放入青花瓷碗中,撒上细糖,沸水冲入,捣均匀,一碗软糯喷香的饭糍茶便成了。细品之下,入口爽滑,糯而不烂。
第三碗茶——熏青豆茶,用烟熏后的青豆,加上胡萝卜干、白芝麻、黑豆腐干配制,太湖水冲泡,一碗红、白、黑、青的茶就做成了,端在手中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轻轻啜上一口,清醇无比。
第四碗茶——清茶,三道茶的隆重出场,已让客人略有饱意,此时第四碗茶出场,清茶,当地人也称其为淡水茶。清茶者,茶叶与白开水,这才是真正的茶。茶如人生。
水乡的美,在于情,在于生活,所以游走古镇的关键,在于活在其中。 趁着岁月静好,不妨到这里看一看走一走,走过悠长的巷子,坐上游船看船娘优雅地摆着船桨,在临湖的茶馆喝上震泽“四碗茶”,看夜色阑珊,遇见一种久违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