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池县人民政府网)
千里盐道,千年驿站,这是对乔川乡铁角城村的最美褒奖。曾经兵家必争的边陲小山村如今又是怎样的一番风味儿呢?本期《民生》栏目带您走进陕甘交界的乔川乡铁角城村,去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三川汇集,地形复杂,这里,流淌过多少金戈铁马,也成就过诸多英雄豪杰。商家必经之地,又是兵家必争之地。曾经残垣断壁的小驿站,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号召下迎来了历史性的“蜕变”,人们从土窑洞搬进了砖瓦房,68岁的强文杰即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
乔川乡铁角城村村民强文杰告诉记者,他以前这个院子就是土院子,不扫院的话脏得很,一扫院的话,就得一架子车土推。今年把这个院子一铺,大家也看见了,确实是干干净净的。环境一好,人的思想好像一下子转变了,自己由不得想把这些收拾收拾。”
今年68岁的强文杰以前常年在外务工,近几年,在政策引导下返乡干起了养殖业。
乔川乡铁角城村村民强文杰说:“进的小鸡苗,小鸡苗就是一斤多到二斤,还有二斤多的。进回来以后,喂到七八斤上,我就再出售。因为肉体也好了,变过了,一只鸡大概纯利润就是15块钱,我去年大概出售了鸡有五六千只。”
去年,乔川乡鼓励农户发展产业,强文杰家就享受到了新建棚圈、硬化院落等扶持政策。与强文杰不同,邻居陈凯彪则搞起了养羊业。
乔川乡铁角城村村民陈凯彪说:“收入过去那就是三四五万块钱,今年养这些山羊,把羊圈通过改建,今年行情不好的话,也收入在十万元上。行情稍微好些的话,收入在15万元,今年养一百一二只羊。”
老陈父辈就有养羊的传统,在他手里跑过市场、赶过大集,也干过餐饮贩运、粮油作坊,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养羊,在乡村干部的带动下,他从单一的湖羊发展到了绒山羊和黑山羊,品种增多了,政策扶持到位了,收入也有了保障。
乔川乡铁角城村村民陈凯彪开心的告诉记者,草棚羊棚全是政府投资,院里面铺院,这些都全投资,羊多了,收入多了。但是出的力和往年差不多。老陈说,是养殖业奠定了经济基础,改变了家庭贫困面貌,一双儿女也如愿考上了大学。
章贤义是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山区户,他除了养羊养猪,还种了100多亩山地。
乔川乡铁角城村村民章贤义说:“去年我的养殖业就是养羊,下来大概收入就是十万左右,我看在养殖业方面可以,所以我又扩大了,盖了猪圈,又养了十几头猪,今年在这个前提下,种了十几亩玉米,七八亩草豌豆,给羊做饲料,再就种了三十多亩谷子,政府给补贴谷子籽是政府给的,一亩地补二百块钱,下来收入就更好了,又种了十几亩糜子,下来咱们用来装黄酒,自耕自产自销,一年收入一万多块钱。”
种杂粮养山羊,家家户户酿黄酒,是铁角城人祖祖辈辈的习惯,也成就了这个边陲村落的美名。
咥羊肉喝黄酒,再来一碗荞剁面,这是千百年来过往的商贾游客对这个千里盐道、千年驿站贴上了标签,如今这个红军长征的宿营地已经发展成为一座富有特色的旅游小镇。
乔川乡铁角城村村民章贤生说:“我在铁角城开羊肉馆儿,已经开了十几年了,以前人没有现在这么多。以前环境上不如现在好。现在街道也建好了,新农村也整理好了,游客也多了。以前就是两三天卖一只羊,现在是一天一只。”
精准扶贫以来,特别是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乔川乡以铁角城村为试点,结合为民办实事项目,提升产业富民工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今日的旅游打卡地。
铁角城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章小飞说:“这座便民桥主要是为了使我们的一道街和二道街形成一个回路,方便群众的出行,也提升了我们旅游小镇的品位。
乔川乡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宋满金告诉记者,铁角城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区块。一个是主街道区块,计划打造生态旅游小镇为目标,挖掘千里盐道,千年驿站文化资源,支撑五小产业发展。第二个区块是二道街,以养殖为主,打造七户联建养殖产业提升示范点。第三个区块是下一步以打造二百多亩的农业产业体验示范园,集采摘、教学、休闲于一体的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实现农田效益最大化。
产业发展要抓紧,基础设施建设也在持续完善,乡美人富产业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乔川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郑斌说:“今年以来,乔川乡党委以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为重点。围绕131工作思路,聚焦一个中心,用好三个抓手,引领基层治理。紧扣主责主业,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契机,围绕一巩固五振兴一行动总体要求,找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载体,充分发挥“党建+”作用。采取村有支部加产业品牌。户有党员加增收项目的产业发展模式,以推进铁角城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为主要抓手,以整治生态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大力发展富民增收产业,帛画乔川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美丽乡村入画来,“醉美”乔川展新颜。昔日的偏远贫困乡镇已经华丽转身,努力完成它的“蝶变”之旅。还是那句口号,咥羊肉喝黄酒,再来一碗剁荞面,风里雨里,我们在铁角城等你!
来源:华池融媒
主编:李银粉 责任编辑:李保宁
编辑: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