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林场地处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年均积雪7个月,年均气温-1.3℃,极端低温达-43.3℃。55年时间,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成了摄影家流连忘返的地方,广受游客赞誉的避暑胜地。
“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是塞罕坝建场三十年之际总结的精神。新塞罕坝精神:“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具体表现为“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最根本的就在于“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为高寒地区绿化提供了宝贵经验。“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前的12%提高到现在的80%,用占河北省国有林地面积13%的林地,培育出了占河北国有林蓄积量35%的森林资源。”
听党召唤,牢记使命。党员干部就要坚决听党的话,自觉遵守组织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有号召时,要积极响应,率先走在群众的前列;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要不打折扣、完整无缺,不搞变通,确保落到实处;在对待个人方面,坚决服从组织分配,党叫干啥就干啥,干啥啥好,不向党伸手,不给组织添乱;在急难险重时刻时,能挺身而出,勇挑重担,不畏艰险;在本职岗位,要胸怀全局、心系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坚持实干,力戒空谈,不怕吃苦,无私奉献,象“塞罕坝人”那样爱岗敬业,廓清发展理念,转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始思维方式,坚决反对“靠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眼前利益。塞罕坝的探索明示,“靠山要养山,靠水要养水,生态环境养好了,绿水青山就会变成金山银山”。生态福祉,普惠民生。“塞罕坝人”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恶劣的生活条件以及接连的造林失败,他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久久为功,用汗水和毅力让荒原绽放出绿色生机,实现人与自然共生,保护了环境,最终环境也会反过来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在不同岗位上的党员干部要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担当,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践行初心使命,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艰苦创业精神永不过时,就像塞罕坝绿色的伞,让广大老百姓都可以共享绿色福利,在推进祖国的各项事业发展中,大力发扬塞罕坝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好做精。
(作者:雷贤君,单位:四川宜宾市翠屏区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