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日报记者陈张
刚刚卖了300多公斤葡萄,收入3600多元的王德利怎么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毛竹山的葡萄熟了,好想请习近平总书记来毛竹山品尝我们的葡萄。”
8月24日下午,记者来到全州县南一村委毛竹山自然村,见到了刚卖完当天采摘的葡萄又忙不停地接待游客的王德利,这位39岁的农村汉子竟笑得如此灿烂,还有在他身旁忙前忙后的妻子,也是笑靥盈盈。
导游提着高音喇叭向游客介绍毛竹山的发展情况和习近平总书记4月25日视察毛竹山村时的情景,当游客得知习近平总书记与村民扯家常是在王德利家时,都要求到他家拍照留念。
王德利说,习近平总书记来毛竹山时,园里的葡萄刚开花,我们就想,等到葡萄熟了,一定要请习近平总书记来吃葡萄。
王德利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激动不已:“我告诉习近平总书记,我家靠种植葡萄年收入达14万元,习近平总书记说道,‘看到你们过得好,我就开心了’。”
村民王福生正在给长沙过来的冷冻车装葡萄,好像有使不完的劲。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到我们村来,当时的情景这一辈子都忘不了。习近平总书记说,‘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依靠勤劳智慧把日子过得更有甜头、更有奔头。要注重学习科学技术,用知识托起乡村振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全体村民的嘱托,我们必须努力工作,把毛竹山建设得更好,才不负重托。”
说到毛竹山的变化,大家都十分清楚,是该村党员干部引领的结果。村支书王新明说,以前村里都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毛竹山,泥瓦房,生活苦,南瓜汤,有女不嫁毛竹郎。”村里的人外出都抬不起头。
全州县才湾镇的领导也在为毛竹山的发展找出路。毛竹山的土地肥沃,种植葡萄应该不错。
2002年秋,才湾镇天福联妇女葡萄协会会长李叔美来到毛竹山,号召村民发展葡萄种植。
种葡萄每亩投资要6000多元,这么多的钱都得向银行贷款。如此大的投资村民们怕种不好亏本,到时连银行的贷款都还不上,都不敢种。
王世田、王世文、王福生、王德利等一批党员群众意识到,政府送了致富的办法,哪怕亏本也得种,拼老命也要趟出一条致富路。他们每人投资超万元,把家里最好的水田都种上优质葡萄,当年全村种了葡萄10多亩。
与此同时,天福联妇女葡萄协会在毛竹山成立了“提子协会”,负责为群众跑资金、寻技术,协会会员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技术要求、统一包装。通过一年的精心管护,先期种下的那10多亩提子在2003年就喜获丰收,亩产1000公斤以上,亩产值8000多元。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2003年全村46户人家都开始种植葡萄,面积50多亩。此后葡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如今毛竹山村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20多亩,每年为村民带来300多万元的收入。仅葡萄种植一项,150多人的小山村去年实现年人均收入2万多元,今年预计能够突破年人均收入3.1万元。
葡萄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毛竹山村旅游业的发展,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毛竹山村日接待游客曾经突破2000多人次。目前,每天到毛竹山村旅游的游客保持在300人次左右。现在村里有4家农家乐酒店,达到了日接待游客500多人的规模。
曲径通幽的毛竹林,四季长青的毛竹山,一个接一个的葡萄园,还有那悠悠不停的水车,一栋栋镶嵌在青山绿水中的小洋楼……漫步毛竹山,便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毛竹山,只要看上一眼就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