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朗山村中心,
有一处保护完好的百年古建筑群,
这便是依山而建的朗山古民居。
这是广西区内现存的一处规模最大、
建筑最精美、平面布局规划最科学
的古建筑群,
于1994年成为 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入选 全国传统古村落保护名录。
来到村口,一座“惜字炉”出现在眼前。它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迄今已有120多年历史。
朗山村历来有崇文惜字的好风俗,
从前他们常常将自己写得不好的手稿
拿到惜字炉来焚烧。
直到今天,朗山人仍视炉如宝,
惜字炉也保存完好。
其尊孔崇儒、尊师重教的好风气
也一直延续至今。
经过古门楼,
踏着历经风雨的青石板小巷,
我们走进古居院内。
古民居群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
原为周姓祖业。
六座青砖老屋自东向西依次排列,
形成一个长约二百米、进深一百米、
高低落差六米的扇状建筑群。
(立面实测图,来源于《桂林古建筑研究》/周开保 著)
虽然这里看不到平遥古建筑的雄浑大气,也没有北京皇宫的壮丽恢宏,但是古民居在吸取了苏皖古建筑的秀丽简约、精巧雅致的同时,还有闽粤古建筑中的花纹装饰,融合而形成了桂林古建筑独具魅力的外在美。
古民居后人周炳庭介绍:“我们周家高祖在1880年左右发迹之后,就修建了八座可以互通互联的房屋,每座占地约300平方米,都是同宗族的兄弟居住。”
到了上世纪50年代,因为土地改革等原因,其中有六座宅子分给了普通百姓。目前剩下的六座宅子里仍有四座保存较完好。
据 周炳庭回忆,
直到90年代,
这些老宅里都还住着很多人,
他们孩童时期喜欢在老宅里穿梭玩耍,
在堂前放风筝,
婶婶婆婆们就在厨房天井洗衣、 做饭,
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息。
六座古民居结构基本相同,都是三进三开间带厢房或跑马楼的建筑。
房屋之间全部都有侧门和巷道连成一体,有防火防盗的作用。
走进一家大门敞开的古居,
可见两层楼高的青水砖硬檐。
首进为三开间正大门,
进入一字大门,
两侧为厢房、跑马楼,中留天井。
过天井到第二进两层高的主楼,
楼下为堂屋,两侧为厢房。
穿过敞厅后面又留了排水需用的天井,
第三进为厨房。
周炳庭说:
“厨房设计在最后,
主要是为了方便取水。”
朗山古民居的水循环系统颇为精妙。
在各家厨房后面有一条自东向西
流淌的小溪,
小溪出自东端的龙泉眼,
各户从溪流分出一条小支流
引入户外山墙一侧,
饮水在溪流中提取,
其他用水则在分出的小支流中进行,
方便而卫生。
如此科学地利用水源是朗山古民居的设计特色之一,饱含老祖宗的智慧。
( ▲颇具特色的“铜钱眼”排水口,
寓意财不外流)
老屋充满许多精巧的设计细节,
比如其中堪称一绝的木雕。
雕刻着花鸟虫鱼纹饰的挑梁与屋檩之间的连接构件做成麒麟瑞兽,形体美观,保存完好。
门窗的雕饰也极尽繁复之美,
雕刻工艺讲究,
并且还会依窗外廓批一层白灰膏,
彩绘一些吉祥图案,
将木雕窗装裱得俨然一副立体画。
这种创造性的装饰,在两广一带乃至全国的古民居群中都十分罕见。
周炳庭指着骑楼二层的窗户封板告诉记者,
这些其实都是平时宗族里办宴席的八仙桌,
不用的时候就嵌在窗台上。
这古朴的骑楼,
也蕴含着浓郁的瑶族风情。
因为朗山古民居所处的瑶族地区,
每逢姑娘出嫁,都有唱陪嫁歌的习惯,
骑楼就是专门为待嫁姑娘所建。
据说,倘若姑娘在唱陪嫁歌过程中
相中了哪位小伙子,
就会在晚上从窗户放下一个木梯,
小伙子顺着梯子爬上去后,就把鞋脱下,
挂在窗边,以示两情相悦。
令许多专家学者惊艳的,
还有朗山古民居的檐下批灰彩绘界画
及榜书诗文。
因使用的是天然颜料着色,
这些彩绘界画和榜书诗文
在经过百年风吹雨打之后,
仍然保存尚佳,颇具韵味。
墙壁上反写的漂亮书法,
仿佛在“炫技”,
前人的生动可爱 穿越时光停驻在此。
这些壁画中,除常见的福、禄、寿、喜诸多吉祥图案外,还有很多反映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故事及题词题诗,意趣盎然。
因此,有考古学者评价,
朗山古民居是桂林地区范围内
建筑工艺最精致的古民居群之一。
磨砖对缝的马头墙、
精雕细刻的门窗花格扇和挂拱、
精美的壁画,
都是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
有极高的建筑艺术研究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
在周炳庭高祖父的老宅里,
有一扇侧门运用了石雕,
做成了如今在房屋装修中
依然时髦的拱形门。
据 周炳庭了解,
在莲花镇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中,
莲花主街道房屋的立面改造
也参考了朗山古民居这一拱形门造型,
成为莲花镇的新亮点、新风貌。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
以传统村落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古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
成为当下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而莲花镇在 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中
选取了朗山古民居的重要建筑元素,
也是在实践古村落保护和乡村振兴
有机融合、实现共赢的新模式。
到达方式
想到朗山古民居参观,可以选择自驾旅行。也可乘坐动车至恭城站,在恭城站转乘“恭城至同安”公交车,便可直达莲花镇朗山村。
薪火相传瑶家寨,
细微之处启鸿儒。
朗山古民居作为当地文化遗产,
也被用这种方式继续书写历史,
丰富的文化内涵得以传承,为人铭记。
@桂林灵活就业人员,快来领补贴,补贴竟有这么多……
桂林这地悄然走红!你去过吗?
尝了一口鲜,桂林一家4口紧急入院抢救
再启程!桂林客车厂的黄金时代
运费到底是多少?司机货主吵翻了
来源丨记者李杉 陈梓予(见习) 通讯员廖香雯
部分资料来源于《桂林古建筑研究》/周开保 著
值班编辑(见习)丨 梁菁惠
责任编辑丨李仁玉
值班主任丨刘 春
桂林日报社 新媒体运营部出品
让更多人看到, 请点赞+ 点亮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