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
YI ZHOU
读
从城市的钢筋水泥中逃离,
回到大自然,
植物、动物、天象,
自然的旅行,深入接触,
清新生命力和新鲜感接肘而来,
他们就在那里,
生长时用力生长,美好时尽情美好。
如果你肯走进博物的世界,
世界展现给你的也是完全不同的模样。
我们把这一份向往浓缩在
本周的【一周荐读】里,
和文旅君一起向世间的万物致敬。
大自然的收集者
华莱士的发现之旅
[英]彼得·雷比 著
赖路明 译
商务印书馆
这位非常了不起的博物学家、探险家、地理学家是华莱士,他二十多岁就去到亚马孙热带雨林探险,采集各种动植物标本,后来又去了马来群岛,在那里发现了无数的新物种,写了一部非常经典的博物游记——《马来群岛自然科学考察记》,创立了“生物地理学”学科,传播了进化论,对人脑与意识的关系提出了一套独特的见解……这本《大自然的收集者: 华莱士的发现之旅》中对华莱士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中你可以知晓一位伟大的博物学家是如何诞生的。
岩画、羽毛帽子和手机
100个物件里的观鸟史
[英]戴维·卡拉汉/[英]多米尼克·米切尔 著
刘晓敏/王琰 译
商务印书馆
鸟类是人类最亲近的朋友之一,观鸟是件正经事儿!《岩画、羽毛帽子和手机:100个物件里的观鸟史》这本书便因“观鸟爱好”而成。它按照时间轴线介绍了一百个与观鸟息息相关的事物,从距今约45000年前的阿纳姆地岩画到现代手机,历经千年,每一件事物都折射出一些历史节点,每一次转变都折射出文化、科技与社会的演变,对观鸟活动本身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玫瑰之吻
花的博物学
[美]彼得·伯恩哈特 著
刘华杰 译
新思文化 | 中信出版集团
花与昆虫、鸣禽、小型动物之间的互动,惊险刺激,比电影剧本、纪录片桥段还要精彩;花与人类的关系,不仅在食物、药材和香料上,还在于情感的寄托、审美的激发、生态的表征……这本《玫瑰之吻: 花的博物学》从我们熟悉的玫瑰萼片讲起,一直到花的演化历程。可贵的是,这本书还从诗歌、历史、神话、考古等多角度来展现花的知识,简直是花的植物学博览,尽显大自然造物的奇妙和精致!
《诗经》
动植物图说
高明乾/王凤产/毛雪飞
中华书局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以上两句古文 是《<诗经>动植物图说》里引自《诗经》的文字。这套书分植物和动物两册详细描述了《诗经》中的137种植物和114种动物。这些动植物是诗的一部分,其象征意义、比兴效果,使诗意大增、意境丰满。如果没有这些生灵,没有了让人感知的对象,就缺乏灵感,也就难以产生诗歌。
花神的女儿
英国植物学文化中的科学与性别
(1760-1860)
[加]安·希黛尔 著
姜虹 译
壹卷工作室 | 四川人民出版社
在古罗马神话中,弗洛拉(Flora)是花神的名字,象征着自然、生育和春天。这本《花神的女儿: 英国植物学文化中的科学与性别(1760-1860)》讲述了1760至1860年英国博物学文化中的科学与女性的经典著作,以及女性在植物学实践中遭受排斥的过程。“花神的女儿”便是博物学史、科学史上重要却被忽略的女性人群。她们观察、制作植物标本、绘制植物插图、参加植物学讲座……在获得微薄收入的同时他她们也为植物学知识的普及贡献聪明才智,为植物学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动物眼中的人类
一位动物翻译官的自然保护区
考察笔记
赵序茅
中信出版集团
《动物眼中的人类: 一位动物翻译官的自然保护区考察笔记》根据作者在白水河、唐家岭、卧龙等多个自然保护区的一线考察经历,生动地讲述了猴子、羚牛、野猪、水獭、蛇、松鼠、蚂蚁、蜜蜂、大熊猫、猫头鹰等各种各样的动物与人类的互动。这本自然保护区动物观察笔记,反映了一名动物学、生态学研究者对人与自然该如何和谐相处的透彻思考。
去非洲看动物
[荷]海因里希·范登伯格 著
谢决明 译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大自然是用来欣赏的,这自不必说!走出亚洲,一路向西,去到一个炙热而狂野的地域,那便是非洲了。当打开这本《去非洲看动物》,书中的每一个作品都会给你带来惊喜,作品中蕴涵的每一瞬间都吸引着我们去阅读这些生灵身后的秘密.....
《去非洲看动物》描述了生长在南部非洲的7个国家、8大生物群系,超过300种哺乳动物。大型食肉动物、大型食草动物、各种羚羊,还有其他可爱的小动物,简直是非洲明星动物大集合!它们长什么样、住哪里、吃什么?有多高、寿命多长、几月怀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习惯、特点、癖好......可以跟随这本摄影集来一场超近距离观兽体验!
END
资料来源:首都图书馆官网及官微
往期精彩
一周荐读|饮食≠埋头吃,要吃得科学,吃出文化
一周荐读 | 在细微处,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
一周荐读|以民之事见史之变 于无声处听惊雷
一周荐读|阅读,是照亮现实的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