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里有一条特殊的公路,她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这条位于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又名塔里木沙漠公路。听说它是世界上修建在沙漠中最长的公路,也是中国最美的沙漠公路,这个大沙漠到底是怎样的呢?
在一望无际的大漠中想要看不一样的风景,就要去走一走这条贯穿塔克拉玛干的沙漠公路。刚一进入沙漠公路就能感受到巨大的变化,路的两旁种满了植被,这些植被主要是以耐旱耐碱的沙拐枣、红柳、梭梭等为主。与之前的满目黄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年平均蒸发量是3750毫米左右,而它的年平均降雨量却仅仅只有25毫米,可想而知这条沙漠公路两旁的植被养护工程是多么的艰巨。由于塔克卡玛干沙漠是流动性沙漠,严重危害了沙漠公路的畅通。为了防止公路被沙漠掩埋,整条沙漠公路的两旁都种满了植被,形成了一条“沙漠绿色走廊”。而这条守护公路的绿色走廊是需要人维护和打理的,那这些绿植又是怎样存活下来的呢?
为了让绿植存活下来,沙漠公路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水井房,全程共有108个水井房,几乎每隔3-4公里就有一口井,共110口井。而这些打理植被的工作人员就住在公路两旁的这些水井房里。每一口井都有人负责,他们或是一个人或是一对夫妻。但无一例外的是没有年轻人。这些工作人员大部分来自陕西富平,有些已在水井房里工作了将近20年。日常的生活所需全靠每周一次的集体配送。炎热的夏季为了保存食物,有些人挖了地窖,可惜效果并不怎么好。想要长时间的存放食物还是需要一个冰箱。可是水井房的柴油发电机在保证了每天12小时的抽水灌溉后并不能保证工作人员日常的生活用电。每处水井房的工作人员都做着相同的工作,每天一睁开眼就是开井,然后徒步走遍自己辖区的数公里道路,检查维护灌溉管道,照顾路旁脆弱的植被。人性化的是整个灌溉系统采用的是由支管到毛管的滴灌技术,工作人员只需检查管道安全性,发现管道破裂及时更换就可以了。可即使是有这样人性化的设计,他们的工作生活也并不轻松,甚至每年为了绿植真的花费上千万吗?
新疆本就是个早穿棉袄午穿纱的地方,沙漠里的昼夜温差更是巨大,极度的干燥,强烈的日照光线还有随时光顾的流动的风沙都是他们每天需要面对的和抵抗的。沙漠太大,公路也很长,这里的工作注定了寂寞。对于一个人坚守水井房的人来说,可能唯一与人面对面交谈的机会就是每天下午五点的柴油配送时间,水井房护水站由于每天12个小时不停地抽水,柴油消耗量非常大,每个水井房大概每天需要50-60公升的柴油,一年下来一个井光柴油就支出大约10万左右费用,而沙漠公路全程共有110个井,为了养护这条绿色走廊,保证沙漠公路的畅通,投资实在是太高了,等于每年油费的支出就高达一千多万,那沙漠的生存环境恶劣,这么艰苦,还有人愿意坚守吗?
茫茫大漠,生存条件可想而知。对于这些护林员来说最难忍受的不是恶劣的生存环境,而是无边的寂寞。想看电视需要自己装一个锅,也就是我们说的信号接收器。就连电视也不是每个水井房都有,这是护林员自己出资购买的。没有人交谈,就连打电话都非常的困难。在这条沙漠公路的沿途即使每隔15公里就有一个通讯基站,信号依然不是很好。很多护林员都是移动和联通网络代替使用,这主要是因为联通的网络打电话信号好,而移动适合上网冲浪。这里的工作没有假期,只是偶尔他们也会去附近的镇上,当然不是为了去逛逛,而是去买点日常的药品。即使请了假在离开前也一定要先打开水井阀,保证日常的灌溉正常进行。在这里太过寂寞,年轻人呆不住,而每月只有5000块的工资也是年轻人不愿意来的原因。清苦,寂寞,工作量大,也只有这些已年过不惑的人才愿意坚守。
现在在春秋两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沙漠公路看看。沙漠公路的两侧,公路的建设者和科研人员还根据自然环境的不同设置了不同的观景区:一望无际的沙海,挺拔的胡杨林,甚至还有芦苇丛。这些独具沙漠公路特点的风景不仅使观看的人震撼还有效地防止了驾驶过程中的视觉疲劳。这些观景区也是由水井房的护林员来负责养护的。在这条最美的沙漠公路上,正是因为有这些默默无闻的工作人员的坚守,才保证了这条绿色通道的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