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宗明义
“诸城行 探风情”是由方言诸城公众号与乔有山文化传媒公众号共同打造的一个文史类栏目,旨在更好地传播诸城的人文景观、风俗民情、地方文化、古迹名胜等。
经乔有山文化传媒授权, 自2020年12月29日 (第1期 )起,“诸城行 探风情”栏目对“诸城行”所撰写的文章于每周周二、周五进行发布(自2021年6月2日调整到每周三、日发布)。欢迎各位朋友予以关注!
2020年12月19日上午,我们又一次来到桃林,走进望海楼,开启了“诸城行”的第七站。
先在望海楼山口进行“乔有山文化传媒工作站”和“齐长城遗址宣传基地”挂牌仪式,挂牌仪式由原潍坊市文联副主席韩钟亮与望海楼投资人刘祥明主持。
然后,游览望海楼。
望海楼不是楼,而是一座海拔400多米的山。站在山巅,可望见东面的大海,以及蓝天碧海间点点白帆。
虽是寒冬,但天气特别好,明明晃晃的阳光一路陪伴我们,在闪金亮银的寂山静色中行走。
去南海的驿站
祝金斗
一直旅居潍坊,错过了乔有山文化传媒组织的“诸城行”好几次活动,甚是心急。这次听说要在桃林臧家沟的望海楼山设立创作基地并挂牌,真是喜不自胜。
冬日暖阳,清风不惊,我们的车子很快出城越岭,来到了臧家沟的望海楼下。
臧家沟的文友褚老师疾步而来,和颜悦色的迎接我们。前面的几次诸城行,褚老师都参加过,也在群里发过诗歌和散文,其文笔厚重俏拔,甚是敬佩。早有想见一面的心情。因为从他的身上会知道很多有关臧家沟的故事。
我们一边上山,一边交谈起来。
还是在很小的时候,家里老人就常常讲一些“南海”的事情。那时候不知道南海就是日照海,随着年龄的增长,才知道了那南海不过离家才一百多里地。现在车辆方便了,更是来去自如。
这条由诸城通往日照的路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我们尚不可知。但诸城人在这条路上走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是肯定的,是诸城人世世代代踏出来的。是诸城通往南海的必经之路。
在这次活动中,有幸聆听了我们诸城籍作家韩忠亮老师的一番话。他说,宋熙宁年间苏轼从浙江到诸城任密州刺史的时候,走的就是这条路。当时蝗灾肆虐,民不聊生。苏轼进入诸城的地界,也就是现在的桃林臧家沟一带,就被老百姓各种各样的灭蝗方式感动了,这也让他立下了带领百姓灭蝗的决心。上任不久,就控制住了蝗虫的泛滥成灾。
明初大移民时,这条路不知走过了多少从南方拥来的移民。我们调查村史时,大多数家谱都记载,他们的祖先是从海州当路村而来的。那么,当路村往北就是现在的日照地了。由是继续往北就是我们诸城。臧家沟自然成了他们进入诸城的第一站。
明朝移民到诸城定居后,很快繁盛起来。他们又顺着这条来时的路开始了贩运生活。
原先没有诸城城里直通皇华的道路,而是从诸城城西门出城,沿着孔戈庄村西,弯绕到皇华,才继续南行。
贩夫们用我们诸城出产的谷米到南海换取鱼盐等海上产品,运回诸城,分散各地。刘家庄的一位老人说,在清朝末年,该村还有几十座石碾,碾出的米全都贩运到南海,其生意很兴隆。孔戈庄祝氏家族就是经由这条路上贩盐而发家致富的。围墙高筑,村内存放海盐的房子成片。祝氏家族为了盐路畅通,就把路两边的山地买了下来。派族人常驻臧家沟,以维护此处的“交通安全”,打击劫匪的侵扰。
褚老师说,臧家沟以祝姓为主,约占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他们的先人最初就是派来“管理”山地和臧家沟驿站的。
沧海桑田。随着封建王朝的灭亡,新中国的诞生,这条古道又迎来了新的生机。从不断的拓宽,到现在的沥青马路,任由各种车辆驰骋,成了现代化的“商旅”大动脉。商品互换,富甲海陆。诸城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是山东境内的最大批发市场。其货源主要由此而进。“金马道”的传说佐证了这条路的古今传奇,不能不承认它在我们共筑中国梦的今天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临别时,刚刚赶来的刘老板望着高高屹立的望海楼三个字说,只有常常望海,我们的心胸才能开阔,我们干事创业才有信心。他就是倾其所有绿化望海楼的。他更是这“诸城通往南海”驿站上的贡献者之一。
臧家沟,诸城通往“南海”的驿站。
(本文来源于乔有山文化传媒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