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日本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国家,不仅有浪漫樱花的富士山,还有被誉为亚洲第一游乐园的东京迪斯尼乐园,然而同时日本却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因为每年日本的自然灾害都会频繁发生,地震、海啸也都成为了常客。对于日本人来说时时刻刻都要提防留意地震、台风、暴雨、高温等多种自然灾害,为此日本也成为了公认的“灾害大国”之一。
为何各种自然灾害总是偏爱日本呢?
7月8日,据媒体相关报道,日本静冈县热海市发生泥石流灾,造成9人死亡27人失联,居民楼被泥石流冲成废墟。似乎每年像这样的自然灾害,在日本早已屡见不鲜。为此,有很多网友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些自然灾害为何总会偏爱日本呢?”
1、地理位置环境特殊
自然灾害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极其可怕的,因为大部分自然灾害都是没有预见性的,即使是现在发生了,也不会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再次发生,所以这种天灾对于日本政府来说是件很头疼的事情,不仅损害了日本的经济物资,也让很多日本民众饱受其害,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进行下去。
日本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完全取决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它所处的地带板块活动非常频繁,尤其是地震,相对于其他自然灾害来说是发生率最为频繁的,只要板块发生挤压碰撞运动,日本就会发生地震。二三级这种中小级地震对日本民众来说早已习以为常,所以说日本的建筑在世界中来讲,它的抗震性是比较强。
此外,目前日本拥有大小火山有270座,以富士山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出八条火山带,其中九州岛附近的阿苏火山是世界上火山口最大的火山,火山口方圆80多千米,占了全世界的7%。
日本火山之所以会不断频发,除了跟地带板块运动活动频繁有关外,更重要原因在于日本板块厚度较小,疯狂释放大量能量,换句话而言,日本火山、地震等多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2、气候变化大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后,日本受气候变化影响持续出现强降雨、高温天气,这种气候变化,容易引发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等多种自然灾害。比如日本热海市爆发的这次严重的泥石流地质灾害,就和当地最近遭遇的强烈梅雨天气有关。
在一组日本气象监测的数据上来看,光六月份出现的降水量就已经是我国特大暴雨的两倍。有人会质疑到:“日本发生的泥石流地质灾害难道是跟梅雨下得大有关吗?”
自从进入七月份,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显著北抬,一直延续到日本南部沿海一线,热带高压越强,日本南部沿海的
水汽就越充足,这也是为何日本沿海一带会出现24小时降雨量超过500毫米的原因。
由此可见,气候也是造成日本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梅雨越持续不断,就越容易引发地质灾害。日本
地形主要以山多为著称,暴雨持续不断,就容易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的灾害。尤其是日本的热海市它所处的位置地形特殊,山体崩塌容易形成泥石流。
3.深受人为因素影响
日本的自然灾害就像是“不定时炸弹”一般,随时都会发生。似乎在日本人眼中早就已经习惯了和自然灾害相处,不仅拥有强大的防御措施,而且这些自然灾害已经融入到日本文化中。
那么,日本频繁发生自然灾害的原因全部归结于地理位置和气候这种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吗?其实并不是,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深受人为因素影响。
(1)泥石流发生跟人为填土有关
就拿日本静冈县热海市突发泥石流这件事来说,除了跟地理位置和梅雨气候有关外,在日本官方调查中发现泥石流的发生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人为埋下的祸患。在日本相关专家多次调查中发现,泥石流总量推定约为10万立方,其中一半来自“填土”。
这些填土主要来自这座城市附近的一座山,在暴雨的冲击之下,这座山体崩塌,泥石流席卷了山下的这座城市。泥石流过后,这座山体也裸露出没被填土前的样子。日本专家表示:“填土行为属于民间企业行为,对于填土的目的和实施的工程还在调查中。”
(2)地震发生跟倾倒核废水高压废水有关
美国麻省理工的研究学者对日本地质调查研究已有十几年,他发现日本地震频繁除了一部分是自然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跟日本往断裂深层倾倒核废水、高压废水有关。
长期以来,这样的做法会引发板块受损,受到了外界压力的板块会不断变得活跃,由此可见,日本地震频繁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日本人是如何面对自然灾害的呢?
日本作为一座岛屿国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会经常饱受各种自然灾害。为了及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在日本的大街小巷中,最常见的就是避难警示牌。比如会专门设置应对地震海啸的对策,还有关于火山爆发的各种应急科普知识等。
针对不同自然灾害,日本政府设立了不同灾害的相关职能部门。此外,在日本每个城市中的社区,都会定期组织举行防灾教育活动,在各个区域中也有相对应的避难场所。
在日本公共场所都会设置十分完善的应急灾难预案,相关工作人员也都是经过严格专业灾害应急训练,他们会根据应急预案提示的操作内容,把日本民众和其他各国游客带到最安全的地带。
所有的自然灾害都是不可预测的,日本这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给世界各国都敲响了警钟。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我们也应该提高防灾意识,完善应急措施。爱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