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示
拟认定447家单位
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
云南共有21家单位拟入选
其中贡山县文化馆上榜
独龙族民歌
入选的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关于独龙族民歌和阔时节
你了解多少呢?
一起来看看
1. 独龙族民歌
国家级非遗项目独龙族民歌申报片
独龙族民歌概述
文:罗新明
独龙族使用自己的语言。在独龙江乡独龙族语言中对各种不同的民歌尚无明确的称谓。他们把民歌统称为“门租”。唱歌、唱调子称作“门租哇”。“哇”是唱的意思。音乐题材上,每一种旋律音调都可演唱较为广泛的题材内容,常见的有叙事歌、习俗歌、山歌小调、劳动歌、祭祀歌、儿歌及哄娃调等。
劳动歌曲
独龙语称作“啊玛哇门租”,意为劳动歌。春耕播种有《播种歌》,牧收打场有《打粮食歌》、妇女织布有《织布歌》,男人上山伐木有《砍大树歌》。这些劳动歌曲,曲调有力,节奏铿锵,紧密配合着劳动者的情绪。歌曲旋律流畅优美,节奏舒缓有力,虽只有上下两个乐句,但在反复中不断变化,表现出劳动者丰收的喜悦和劳动场面的欢乐热烈。
恋歌及生活小调
独龙语称作“木里夺门租”,意为山歌,独龙族流传着一些短小简朴的生活小曲,这些曲调节奏鲜明,结构规整,词曲较为欢快活泼,反映的题材内容广泛,以情歌较为多见。山歌小调分布很广,尤其在青年人中间广为流传、演唱场合多在田间地头,题材内容有对生活多个侧面的反映,有对家乡的赞美,及年轻人互相爱慕之情等。
祭祀歌
独龙族崇信的神鬼很多,如山神“参菩郎”,天神“格木菩郎”等以及山鬼、岩鬼、江鬼、野鬼等等,还信家鬼、祖先神灵。祭祀歌旋律高吭,曲调流畅,加上吟唱、吼唱等特殊演唱技巧,演唱者多变的喉音、轻腔等方法的运用,使祭祀歌充满神秘色彩,叫人听来时而智乱神迷,时而心惊肉跳。随着唱词内容的变化,音乐旋律的平缓舒展,感觉是气定神闲。独龙族祭祀歌主要有祭神与祭鬼两种演唱方法,祭神用吟唱方法,祭鬼用吼唱方法,祭神由大巫师“南木萨”主持,祭鬼由小巫师“班瓦西”主持,祭猎神由猎人自己主持,全村集体出猎由猎人中的长者主持。
习俗歌
独龙族传统风俗活动中,如年节、提亲、结婚、探亲访友等,都要唱习俗歌,以表达情感。结婚时新郎由父母及亲戚、伙伴陪同,背上酒肉、礼品到女方家迎新娘,女方家设宴招待来客,夜晚在女方家围着火塘,通宵达旦唱歌跳舞。这些习俗歌有对新婚的祝贺,告诫新娘到丈夫家如何做人的道理等等。第二天将新娘接走,由女方家亲戚及伙伴作陪送亲,这天由男方家宴请客人,唱习俗歌,祝贺新婚。由于独龙族居住在交通闭塞的独龙江河谷,交通不便,故此,村寨、氏族、朋友之间交往比较困难,偶有亲朋来访,则被视为吉祥之事,要像过年一样盛情款待来客,这成为独龙族一项重要的习俗活动,宴请中要互赠礼品,表示友好,就是素不相识的外来客人也要如此,席间还要唱“木降”调,对唱互相想念的调子。
舞蹈歌
独龙族的舞蹈单纯质朴,古老而典型的是“剽牛舞”、“卡雀舞”、“克里舞”、“木伐舞”、“伯普艾舞”、“肯以舞”和“普鲁舞”这些舞多已失传,有的也只有老年人会跳。舞蹈歌独龙语称“郎木门租”,“郎木”是跳舞,“门租”为歌之意,译意为跳舞的歌,流传于独龙族聚居地区,有对唱、合唱,一领众和等形式。
叙事歌
独龙族的叙事歌是独龙族民间歌曲中最丰富的一类,属于《创世纪》类,内容包括天地的形成、人类起源、人与鬼的斗争、祭神的由来、婚嫁的由来、年节的由来等等,其中也向人们传播多种生活知识、生产知识。
乐器及器乐
独龙族器乐有有吹奏、打击乐等。吹奏乐器有“厘姆”(系借用藏语),有横吹和直吹两种,二者又有竹制和骨制(雕骨)两种。乐曲基本上是当地流行山歌小调、情歌等。打击乐器有用兽皮蒙的扁鼓,主要用于祭祀活动。打击乐器芒锣,是独龙族民歌活动必用乐器。锣有大、中、小三种,唱民歌时,高中低音齐鸣,欢乐悦耳,情绪激昂,节奏有四二、四三、四四拍等,同时芒锣还是财富的象征。口弦也是独龙族人民喜欢的乐器,有弹拨口弦和拉线口弦两种,弹拨口弦又分一片和三片两种,一片口弦用母指弹奏,三片口弦用食指中指弹奏,拉线口弦只有一片,用线拉响簧片发声。此外,独龙族群众还喜欢吹奏木叶和牛角号,还有一种用竹制作的打击乐器(暂称为竹鼓),主要用于驱赶庄稼地里的鸟兽,近年来文艺工作者把它搬上舞台,用于舞蹈伴奏和器乐合奏。独龙族逢年过节、婚嫁、丧葬、盖房都要唱歌、跳舞,尤其唱“普”调时,每唱必跳,舞姿优美古仆,伴奏乐器主要有打击乐、弹拔乐和吹管乐。即铜锣、皮鼓、口弦(三弦)、竹笛几种。
-END-
来源:微游怒江
编辑:颜旭虹
审核:和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