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曲筱艺)数字故宫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数字故宫是什么?如何借助更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激活故宫博物院藏品的新价值,让数字资源更多、更好、更多元地展示在观众面前,是故宫博物院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
8月6日,2021贝壳财经夏季线上峰会——“数字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分论坛举办。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表示,数字故宫的建设,数字技术的加持,使得故宫这棵中华传统文化大树,蓬勃旺盛活在当下,并且能够在未来生生不息。
故宫是生长的,无论是建筑、文物还是春夏秋冬里的风景都是文化资源
朱鸿文介绍,作为78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故宫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尊贵、最神秘、最有影响力的一片空间。这个空间在1925年的时候成立了一个博物馆,它由皇帝的宫殿变成了面向公众的博物院。在今天,它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目前,故宫博物院收藏有186万件(套)藏品,这些藏品主要来源于历代皇家珍藏,以明清皇家收藏为主,2019年的时候,故宫中外观众已经超过1900万。
朱鸿文表示,为了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近年来故宫举办了很多大展。比如《千里江山展》《石渠宝笈展》《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等,吸引观众排大队来看,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据统计,1949年至2019年的70年间,故宫接待观众4.56亿人次,而2012年至2019年仅仅7年的时间,就接待1.30亿观众,这说明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欢,也反映了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朱鸿文特别提到,在欣赏古建筑、文物展览、宫廷史迹的同时,到故宫里还能看什么呢?看故宫的春夏秋冬,风花雪雨,还有故宫里的飞禽以及“故宫猫”这样的小动物、可爱的小精灵。“我感觉故宫是生长的,有很多东西我们感觉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故宫资源,但是现在好多人喜欢,有一大群摄影爱好者,专门来捕捉故宫的花、鸟、猫、鱼等等这些美好生动的形象,在这个角度上,可以说它们也是故宫非常可爱的资源。”
20年发展“数字故宫”,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故宫
朱鸿文表示,上世纪90年代末,故宫博物院拉开了“数字故宫”建设的序幕,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渐建立起了日趋强大的数字文物库,“希望在文物的保护、展示和弘扬环节都能有数字技术的加持。”据介绍,现在故宫网站上已经公布了故宫藏品目录,几乎涵盖中国古代艺术品所有品类。
另外,据朱鸿文介绍,目前故宫数字文物库发布了近7万件文物高清影像,包括《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等名画。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数字多宝阁可以让观众360度欣赏藏品,甚至比在实物展厅中看到的还要真切。而从2015年以来故宫所有展览,现在都会在网上永远地保留,可以随时随地浏览。最酷的是,故宫内的古建筑通过VR方式在网上呈现,尤其部分古建筑从文物安全角度考虑不能对外开放,“但是在网上大家就可以随时随地看到,甚至还可以进行互动。”
另外,为了让年轻人能够喜欢上故宫,朱鸿文表示,故宫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制作沉浸式《清明上河图3.0》项目,可以让虚拟场景和真人互动。此外,还有深受年轻人欢迎的系列App、手游、漫画等,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解读传统文化,“年轻人喜欢什么方式,我们就借助这些新颖的方式进行解读和展现。”
疫情期间“云游”故宫,继续传播传统文化
受疫情影响,故宫去年接待人数断崖式下跌,从1900多万人下滑到300多万人,收入从8亿元下跌到1亿元。朱鸿文表示,经济上虽然有损失,但我们更在意的是文化传播弘扬的中断或减弱,为此,“故宫博物院通过数字化手段,我们推出了云游故宫项目,可以在网上参观故宫的建筑、展览或者阅读故宫相关出版物,非常受欢迎。”
朱鸿文指出,去年故宫还推出多场直播,包括春夏秋冬四季直播,针对青少年推出了故宫知识课堂,人气极高。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疫情期间还推出了在线故宫讲坛,“由故宫专家,带领游客在线参观故宫展览,并且深度解读,实现传统文化的普及。”
校对 柳宝庆